中国经济网郑州9月19日讯(胡震杰)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该工程建成后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对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但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受水区,同时也是是渠道最长、投资最多的省份,河南省在移民、占地、经济等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同时,是否也会从中获得发展机遇呢?
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人对中国经济网肯定地说,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河南省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它对缓解河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河南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从如下“四大方面”力促河南持续发展。
一是该工程极大地缓解了河南省水资源紧缺状况,为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水资源保证。河南天然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全国第22位,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极度缺水省份。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是河南省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分配河南省用水计划37.69亿立方米,这将极大地解决河南省水资源的需求矛盾。尤其是在受水区范围内,南水北调水占受水区城市供水的一半以上,水资源条件将发生质的变化,2000多万人直接受益。
二是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绿色经济带,有效促进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绿色经济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动力,在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人们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河南是全国农业第一大省,是国家的粮仓,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工业的路子。南水北调工程作为跨流域、跨区域联系的新载体,将河南水源区和受水区11个省辖市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渠道沿线为河南省的经济腹地,有较强的工业、农业优势,交通发达,百业兴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在为受水城市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障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南水北调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框架,构建一条纵贯南北沿输水线路辐射的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绿色经济带,将大大改善受水城市建设和投资环境,对加快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
三是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显著。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的建设方针,围绕总体工程建设,国家和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水源地和沿线区域的环境治理和环境投资力度,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推进沿线地区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是一个供水工程,更是一个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可持续发展工程。其开工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河南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首先是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中线工程水源地共涉及南阳、洛阳、三门峡三市的淅川、西峡、内乡、邓州、卢氏、栾川六县,流域总面积为7815平方公里。为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国家专门编制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护十二五规划》并已经国务院批复,规划总投资119.66亿元,其中河南省24.37亿元,规划项目100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河南水源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项工作的开展。结合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使库区生态环境得到修复,达到良性循环。对全面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环境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届时,库区及上游地区天将更蓝,水将更清,山将更绿,展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二是改善总干渠沿线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水面宽约70米左右,渠道两侧将建8—10米的绿化带,形成一条“清水走廊”、“绿色长廊”,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局部气候将产生积极影响;三是保护地下水源,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灾害的发生。供水后,沿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用水矛盾缓解,生态用水相应增加,同时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少地下水开采,有效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状况。
四是形成新的生态人文景观带,有效带动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南境内绵延数百公里,流经地区不仅有伏牛山、太行山等众多雄伟壮丽的自然生态景观,而且还有黄帝故里、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使中原腹地增加了一条绿色长廊、清水走廊,而且有利于打造并形成以南水北调为纽带、南北方向的黄金旅游线路,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如库区渠首游,可以自然生态游为主题,吸引饮水思源的京津及华北游客前来观光。又如干渠沿线游,将把水源地、宝天曼、石人山、少林寺、穿黄河隧道、云台山、殷墟文化等景点连成一带,形成南水北调为主线的南北方向的黄金旅游线路。届时,河南将形成沿黄“三点一线”历史文化旅游线横贯东西、南水北调中线人文生态旅游线纵贯南北的“十字”形黄金旅游架构,极大地推动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使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