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鄂湘携手打造经济发展第四极

2015年04月13日 15: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郑明桥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独特优势如何发挥?巨大潜力如何挖掘?专家学者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旦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的发展中起到连接作用,并将市场统一起来,将形成超过五分之一国土面积、约6亿人口的发展新动力

  “新常态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条件和能力建设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含港澳)和京津冀之后,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第四极,向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四大核心区之一。”4月8日,在武汉举行的长江论坛上,专家学者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未来寄予厚望,更充满信心。

  未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在中游

  4月5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8日,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国内城市群研究领域及湖南、江西、四川、上海、湖北5省市的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就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战略定位及对策、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协同发展与升级转型、区域协调发展与对外开放等进行了专题研讨。

  中国工程院名誉主席徐匡迪认为,“长江经济带”从四川宜宾以下一直到长江口,分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类型和区域特点各有不同,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三大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尤其重要的是注重城市统筹发展。长江中游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产区,城市群发展必须城乡统筹,严格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彻底改变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确保流域生态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同时,要以土地经营权的依法流转为契机,使农业生产要素集中向种田大户、科技大户转移,促进农业现代化。

  专家学者们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旦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的发展中起到连接作用,并将市场统一起来,将形成超过五分之一国土面积、约6亿人口的发展新动力。因此,整个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的关键在长江中游。中游畅则长江畅,中游通则长江通。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当发挥交通的大动脉作用,加快建设“21世纪九省通衢”,形成水陆空并进、多中心、网格化的发展格局。

  三圈融合是城市群崛起的关键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提出,“只有协同发展,1+1+1才能大于3。”他说,长江中游城市群落脚在“群”,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在群内降低要素交易成本,使城市群更有竞争力。“三圈”融合一体化,是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其核心是依靠竞合战略实现利益共享,形成命运共同体。

  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中出现的问题,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魏后凯点出痛处:

  其一,行政分割现象突出。三个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存在地方保护,严重阻碍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其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些公路设施等级水平较低,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滞后,尚未形成一体化的快速交通网络体系。

  其三,城市间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激烈,产业结构雷同,竞争大于合作。

  其四,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跨省合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城市群内部缺乏稳定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

  其五,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一些重要湖泊和湿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和生态退化。

  魏后凯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规划,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实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市场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六个一体化,真正让城市群成为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有理由成为世界级城市群

  资料表明,赣鄂湘三省2014年都交出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单。

  魏后凯通过多年研究之后分析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经济增速放缓,而长江中游赣鄂湘三省2014年的GDP,却分别保持了9.7%、9.7%、9.5%的中高速增长,后劲十足,“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中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双转型的任务,交通区位、科技教育、要素成本、资源环境等综合优势,为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后凯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现有人口1.15亿,其中近一半是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充足。2012年,这里的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比长三角城市群低35.2%,比珠三角城市群低31.3%,比京津冀都市圈低26.2%,比成渝城市群低12.6%,“而且,这里土地、房屋价格和租金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

  魏后凯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将逐步改变目前人口和要素流动格局,长江中游地区将成为人口、要素和产业的重要聚集地,成为中国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重要载体,并有条件成为世界规模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武汉市市长万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长江经济带战略就好比国家为我们添置了炒菜的锅和灶,只要我们沿线城市用好各自已有的美味材料和配料,合作起来,完全可以用长江之水做好一道中国大餐。”

  据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贾耀斌介绍,武汉、长沙、南昌三地已在产业、交通、科技、文化、旅游、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签订了30多项部门合作协议,并率先在建筑业、招投标管理、资源技术、经济合作、区域信息共享等11个领域推进市场一体化,未来将进一步加快合作步伐。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