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9日讯(杨淼)商务部在10月8日表示,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8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实现了我国黄金周确立以来首次突破1万亿元。
商务部表示,此次黄金周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大众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文体娱乐等成为节日消费亮点,消费正加快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升、从物质商品消费向更多服务消费转变。
旅游拉动消费作用显著
山东旅游收入领跑全国
“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游客出行需求更加多样化,而且中秋节与国庆节临近致使超长假期“诞生”,出境游在今年更为火爆。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10月1日至6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25个国内直报景区点接待游客2761.3万人次,门票收入14.97亿元。对比出境游,日本、韩国、泰国等周边国家出境游市场火爆,美、俄、法、意等长线游大幅增长。据韩国旅游发展局公开数据显示,赴韩中国游客增长了30%。广州9月发放赴日签证数量同比增加40%。
据媒体统计,已有15个省份公布了2015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各省区市旅游收入情况,山东省以392.1亿元列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第一名,四川省成为接待游客总数最多的省份,达5349.76万人次。
中国经济网从商务部了解到,新开通的合福、贵广、沈丹等多条高铁,连通沿线多个旅游景区,为游客呈现名山、古城、美食、节会等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
商务部介绍,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引爆自驾游,贵州、江苏、福建、陕西等地景区自助、自驾游比重达七成以上。健康休闲活动深受大众喜爱,武汉周边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民俗娱乐、吸氧骑行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0%以上。
各地商家推陈出新
深度嫁接“互联网+”抢抓节日商机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多地多家传统零售企业早已开始接受移动支付,通过各种APP推出各式各样的优惠团购券来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
中国经济网从商务部获悉,黄金周期间,四川、重庆、湖南、青海和湖北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13.2%、12.5%、12.2%和11.9%;辽宁、陕西、天津、黑龙江和江苏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1.8%、11.6%、11.2%、11.1%和10.9%。
另据北京苏宁云商销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0月7日18时,北京地区线上线下销售额同比增长120%以上,同时,受“互联网+”因素影响,线上购物增速明显,移动端占比达六成。
上述的各项数据表明,商家融入现代商业理念来促进销售的方式的确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居民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
文化休闲活动广受大众青睐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与往年略有不同,文化休闲活动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据公开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北京市历史文化观光型景区接待64.4万人,同比增长6%;城市公园型景区接待47.8万人,同比减少9.3%;博物馆类接待6.5万人,同比增长13.8%;自然山水型景区接待18.7万人,同比减少8.7%。历史文化与博物馆类景区的同比增长显示出了民众对文化内涵的需求。
据商务部统计,全国各地影院人气爆棚,《港囧》、《九层妖塔》、《夏洛特烦恼》等一批影片叫好又叫座,宁波、郑州、贵阳等地影院收入同比增长两成以上。安徽、辽宁、广东等地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人头攒动,许多展馆专门为黄金周设立了专题展、特展等,受到广大参观者的欢迎。北京、广州、济南、太原等地图书馆一座难求,许多市民利用假期时间学习充电,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快乐阅读。
除此之外,健康休闲活动深受大众喜爱,武汉周边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民俗娱乐、吸氧骑行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0%以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众消费观念的转变,民众对精神领域的需求渐渐要超过对物质的需求,旅游、观影、看展、读书、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商务部研究院在《2015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中就曾指出,与过去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向新型消费升级,并且这一升级的趋势发展越来越快。在此次黄金周民众对消费方式的改变直接体现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国庆黄金周民众出行喜乐参半 多地返程高峰似春运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