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博会现场,参观的武汉市民正在品尝各种农产品制成的食品。本报记者 郑明桥摄
武汉农博会期间,现场交易金额达15.85亿元;签约项目共47个,涉及农产品销售、进出口、农业投资、土地流转等多方面,覆盖了生产、加工、流通、项目投资等领域。
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兴起,电子商务成为新热点,受到参会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的青睐
土豆米您见过吗?在11月2日闭幕的第十二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土豆做的米首次亮相。武汉一家科技公司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成功开发出了马铃薯主食米,并成功实现产业化。
武汉轻工大学项目组负责人周坚教授告诉记者,土豆米的大小、形状与普通大米一样,颜色呈黄色,闻起来有股土豆味。吃法可以与大米混合煮饭,也可以与杂粮混合煮粥。他说,把洗净去皮的土豆放到生产线上,通过双螺杆挤压技术,一个大土豆就被高温瞬间挤压成一颗颗小米粒,学名叫马铃薯米。此种工艺还能制出紫薯米。这种技术还能把各种粗粮压成薄薄的小碎片,搅进酸奶、牛奶、豆浆里食用。
武汉市农委副主任舒炎发介绍,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已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热土。
此届农博会以“品牌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共设立湖北省展区、省外及境外展区、援疆援藏展对口帮扶区、“互联网+”农业展区等7大展区,综合展位数1500多个。据统计,为期4天的武汉农博会,共吸引了湖南、江西、安徽等周边区域省市及湖北省襄阳、宜昌、荆门、鄂州等地市的33.2万人次参观与投资,现场交易金额15.85亿元;签约项目共47个,签约金额达41.95亿元。项目涉及农产品销售、进出口、农业投资、土地流转等多方面,覆盖了生产、加工、流通、项目投资等领域。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农村产业金融部吴量说,农行一直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每年有一半的信贷业务投向农业方面。国都证券新三板业务员乐世伟说,虽然新三板主要针对新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属于传统行业,但现在也有不少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加工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发展潜力巨大。
在农博会上,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中百生鲜物流园、中百超市、武商量贩、中商平价、百佳超市等20多家超市转变采购模式,由原来批发市场配送制,部分改为直接对接农户,对生产企业直接采购。
在会场,蔡甸区一家农业合作社的经理代运辉忙着到处跟批发商洽谈。他说,他们的合作社在蔡甸有800多亩地,主要从事农产品种植,来农博会主要是为了从批发商那里获取市场信息,看看接下来种什么品种。
代运辉说:“如果信息渠道不畅通,就不敢大面积地种植单个产品。辛辛苦苦几个月种出来的东西,假如销路不好,没几天就全坏了。”他希望在农博会上能找个销售型的企业,进行产销对接。
记者采访发现,农博会上活跃着不少电商。集配号、央视网商城、星河、汉购网等电商成为新的热点,受到参会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的青睐。
武汉市副市长刘立勇介绍,面对互联网冲击,传统的农业从生产到销售都亟待变革。武汉市去年农业电商交易额达150亿元,涉农电商企业近50家,线上交易额过亿元的有6家。今年,武汉市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坚持以物联网应用示范为核心,积极构建全市“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全市涉农电商企业达98家,自建电商平台17个,预计今年全市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可达300亿元。
刘立勇说,目前,武汉已计划在江夏区、东西湖区进行“互联网+农业”综合示范,通过建立示范园区,在设施园艺、畜牧水产、乡村休闲游、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行业发展,建立区级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推进市区街村四级物流配送终端及智慧物流平台建设。(经济日报记者 郑明桥 通讯员 桂淑君)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