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 中国经济网 王子威摄
中国经济网重庆6月6日讯(王子威)“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翻了2.8倍,达到4570亿元。到2020年,我们瞄准的目标是一万亿。”在介绍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时,重庆市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汤宗伟自豪地说。
2010年6月18日,重庆市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将江北、渝北、北碚3区的部分圈出,成立两江新区。最初,新区设立的意图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而近些年来,由于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作为中国第一个内陆国家级新区的重庆两江新区也随之改变了发展思路。
时隔6年,再次聚焦两江,它已形成了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合理、发展潜力更加旺盛的城市核心。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两江新区一方面将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加大发展力度,已构筑起了独具特色的“311”产业结构体系。三大优势支柱产业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发展稳健,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现代服务业则成了新的增长极,支撑着新区的经济。如今,二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已接近制造业占比,结构调整取得了效果。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GDP从2010年的100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020亿元;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2015年产值分别达到2500亿元、840亿元和41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均发展迅速。
在经济体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两江新区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工业产值达到万亿元,GDP达5000亿。在“311”产业结构体系的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产业产值达5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围绕“芯屏器核”四大领域达到3000亿产值,装备制造企业以通用航空、轨道交通、通机、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为重点,实现1500亿产值;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电子核心部件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和800亿元;在五大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占GDP比重继续提升达到13%,保持国内占比最高地区之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