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陇中,大地葱茏,草长莺飞。进入伏天,便是优质燕麦草收获的最佳时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乡郑川村连片梯田地种植的优质燕麦草地里,恒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兵,正组织合作社农机手抓紧农时忙收割,田地里机声轰鸣,“铁牛”奔忙,奏响了田野交响曲。
位于甘肃中部的定西,以大规模种植马铃薯、中药材闻名,被称为中国“薯都”。针对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荒置的情况,定西市将需要较少劳力且收益高的林草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提出打造“中国西部草都”的目标。
退伍军人李兵2007年复员后在新疆包工程搞建筑,是当地有名的建筑老板。“听说家乡发展草产业,但乡亲们缺资金,我就想着回来和乡亲们一起干。”李兵身上有着军人独有的雷厉风行的劲头,他今年在家乡建起了退伍军人创业基地,发展草产业,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我要圆大山里乡亲们的小康梦”。
在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李兵成立了恒甲种植、谊通农机、恒甲农牧3家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150万元。两年来,他流转了230户农户的4800亩土地,全部用于种草。“我种植了燕麦、苜蓿和青贮玉米,不愁销路,赚钱比较快。”李兵说。
安定区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又是另一番景象。在这里,交售燕麦草的农用车辆排成了长龙,大型抓草机开足马力作业,裹包青贮机械昼夜加工草品,一派繁忙红火的场景。
“青贮饲草就是好,方便运输,是牛羊都爱吃的‘营养包’,育肥出栏早,种草养畜鼓腰包。”公司负责人林益民诙谐地说。今年,公司已经收购加工紫花苜蓿3万多吨,优质燕麦草4万多吨,全年将加工销售草品50万吨以上。
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张金川算了一笔账,“如果种玉米,每亩能收玉米籽900斤左右,每斤按1元算,收入900多元。如果收购青贮玉米,每亩产草4.5吨,每吨300元,可收入1350元,农民亩均增收450元”。
定西市的牧草种植核心区安定区,草产量由前些年的几万吨发展到现在的100万吨。区上采取企业引领、大户带动的模式做足“草文章”,截至目前,共培育饲料种植大户2000多户、组建草产业合作社81个、牧草种植服务队19个、建立牧草收购点123个。2015年,当地农户人均草业收入800元。甘肃民祥牧草公司负责人林益民告诉记者,他们公司采取“订单农业”、“公司+合作社”、“公司+种植大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企业带动,年均合同种植订单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带动全区农户3.6万多户,建立54个合同收购点,使苜蓿种植户和饲用燕麦种植户年亩均收入1200元以上、全珠玉米和甜高粱种植户亩均收入1500元以上。
“风吹草低见牛羊”。定西市做足“草”文章,唱起了“小草”歌,把“小草”做成了“大产业”,绿了山坡富了乡民。2015年全市以紫花苜蓿、燕麦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300万亩,牧草产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核心产区安定区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通讯员 曹应森)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