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内蒙古敖汉旗:金色小米名远扬

2016年09月26日 11: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陈 力

  中秋节刚过,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85万亩谷子次第开镰。

  韩国东在四家子镇德力胡同村架子山下打捆谷草,同时仿佛走进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湛蓝的天空,棉絮一样的云朵几乎伸手就能摸到。几步远的山顶,连绵的松林如同洗过一样苍翠。对面的温泉山庄里,第三届世界小米大会正在举行,彩气球下面“把农耕文明传给未来,让敖汉小米走向世界”的红绸正随风飘舞。

  “我家种了12亩谷子。”韩国东揪下一颗谷穗,在掌心里搓一搓,吹去糠皮,一抔金色的小米呈现在记者面前。随行的村委会主任顾宏林同样一脸骄傲,“自从2012年敖汉旗的旱作农业系统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大家种植谷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前年的谷子创下了一斤4.8元的价格”。

  敖汉旗是全国著名的文物大县,在离四家子镇几十公里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发现了1500多粒谷子的炭化籽粒。经北京大学和英国、加拿大的权威部门检测论证,距今已经8000年,比欧洲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700年。“敖汉旗因此获得了‘中国小米之乡’的美誉,并连续召开三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敖汉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管理局局长徐峰告诉记者,“目前,全旗在本土已经搜集到谷子品种92个。就在前段时间,又有4个谷子品种搭载天宫2号进入太空选育”。

  秋风送爽,札赛营子村1.5万亩谷子集中连片。跟着惠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高亚东进入谷地,瞬间淹没于金色的波浪之中。高亚东家的40亩地全部种上了“黄金苗”“红谷”“黑谷”“绿谷”等本地品种。“我们80多户合作社成员,在谷子种植中全部使用农家肥,确保敖汉小米有机品质。虽然亩产没有用化肥的产量高,但是合作社以每斤高于一般谷子0.3元的优惠价格收购。我们的小米已经进入到多个大城市的礼品店。”高亚东说。

  古老与现代、绿色与金色的有机交融,使敖汉旗谷子生产扩基地、引龙头、创品牌的热潮高涨。旗里成立了小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小米研究院,谷子种植面积也由3年前的41万亩迅速扩大到85万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敖汉小米进入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之后,全世界上亿消费者尝到了“八千岁小米”的滋味。(经济日报 记者 陈 力)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