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感受革命老区人民对长征精神的继承

2016年10月11日 10: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80年前,中央红军从赣南、闽西出发,走上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80年后,我们重走长征路,开启了一次红色之旅。日前,记者跟随由中央媒体摄影记者、摄影师及红旗H7车队组成的“百名摄影师聚焦新长征暨重走长征路”全媒体采访团,从江西瑞金出发,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历时13天,跨越7省区,行驶5500多公里,抵达了革命圣地延安。一路上,大家用镜头去追忆那史诗般的历史,记录80年来长征沿途的变迁,呈现新时代下革命老区人民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红军后代、贫困户曾金友(左)在新屋前展示领到的“脱贫证书”。

  江西会昌县珠兰乡蔗坪村是有名的红军村,苏区时期不足20户人家,家家户户有人参加革命,更有19名先辈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如今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程的推进,村里通过实施教育、就业、产业扶贫等多种形式,许多贫困户都光荣摘“帽”,领到了脱贫证书。红军后代、村支部书记曾庆有向记者介绍说,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对红军烈士最好的告慰。

刘大群(右)和老伴在老屋里观看奥运比赛。

  在贵州习水县土城红旗街,我们见到了88岁的刘大群。当年中央红军一渡赤水经过这里时,他只有7岁。但他清楚地记得,为了不惊忧百姓,疲惫的红军战士就坐在他家的门外睡了整整一夜。许多年来,这段记忆一直影响着他,并激励他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刘大群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调解员。在贴满照片和荣誉证书的老屋里,他和老伴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他们一家人与红军的故事。

从自贡来的张明瑞小朋友,在泸定桥上拍照留念,重温革命历史。

  四川泸定桥上,十三根铁索上铺着不多的木板,低头便是湍急的大渡河水。当年,红军22勇士穿越枪林弹雨的生死关口,突破天险飞夺泸定桥,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如今,作为川藏线上的节点城市和红色旅游名城,泸定正吸引着八方来客。

老巷子乡情剪纸店店主杨国权在展示剪纸作品。

  宁夏隆德县红崖村位于六盘山下,1935年秋,红二十五军先遣团宿营在红崖村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为该村留下了革命文化火种。近年来,隆德县依托红崖村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千古隆德县,百年老巷子”为主题,打造红色旅游景区。杨国权的剪纸店在老巷子很受游客欢迎,他平时在县城的工地上打工,闲时创作,内容既有民俗、人物、山水,也有红军长征的故事。

红军会师旧址管委会女子讲解队队长杨婷声情并茂地讲解。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不仅成就了会宁“红色圣地”的崇高荣誉,也给会宁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在红军会师纪念塔下,杨婷声情并茂地向游客讲解那段历史,她表示:“我在这里工作10年,期间不间断地向游客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每一个英雄故事都感动并激励着我,总想把自己的收获传递给前来参观的每一位游客,使他们从中受益,让长征故事能够感动他们每一个人。”

游客在陕西延安宝塔山下合影留念。

  延安是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也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领导中心。境内有历史遗迹9262处,革命纪念地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集中、最丰富、最突出的城市。近年来,延安开始了小康路上的新长征:发展红色旅游、扶持绿色产业、加快黑色能源经济转型……红色圣地正在变为一座多彩之城。

  我们踏着英雄的足迹探寻,一路上一次又一次的被震撼,被感动。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活动的参与者们被先辈们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所打动;在四川蜿蜒的蜀道上,媒体朋友们与红旗H7一道跋山涉水、一路北上,体验了川北人民的朴实;在革命圣地延安,人们看到了新时代发展的缩影,看到了陕北人幸福的新时代生活。如此多元的文化,让媒体记者们难以忘怀。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宏先生表示,此次长征之路一路走来,新时代的工业、农业、商业等方方面面的变迁振奋人心。长征所展现出的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气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代表。而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始终影响者一批批祖国的建设者们。中国一汽红旗品牌,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建设者之一,也是在中国精神的指引下自立自强、不断前行,可以说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

  此次“百名摄影师聚焦新长征”采访活动是由中国一汽红旗品牌、特想集团、大行汽车集团协办的,今年十月将出版《百名摄影师聚焦新长征路》大型摄影画册。(图/文 经济日报记者 翟天雪)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