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厦门国际海洋周报告:国民海洋意识还有提升空间

2016年11月05日 09:5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厦门11月5日讯(记者薛志伟 沈慧)以“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新愿景 新格局”为主题的2016厦门国际海洋周今天在厦门拉开帷幕。受国家海洋局宣传主管部门委托、由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编制的《2016年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也首次对外发布。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努力构建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海洋合作新格局,是世界海洋国家的共同关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寄托着中国及沿线国家建设和谐海洋、实现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国家海洋局将务实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系列海洋合作。

  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山青代表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建设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海洋产业、海洋贸易与投资、海洋科技、海洋环保、防灾减灾、海洋文化、海洋管理及海上互联互通的这一重要平台将加快建设。

  《2016年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60.02,约2/3的省份在及格分数(60分)以下,国民海洋意识总体偏弱,其中排名最低的为西藏,得分仅为53.06。“这表明国民对海洋的关注、了解和实践程度相对较弱,国民海洋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报告》指出。

  据介绍,国民海洋意识评价指标体系由海洋自然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文化意识、海洋政治意识4个一级指标组成。从总体得分情况看,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前十名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海南、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四川、福建。

  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由沿海到内陆依次递减的趋势,但四川、河北等少数省份较为特殊,比如河北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得分仅为57.16,排名第22位。“整体看,不同地域海洋意识的强弱可能有所不同,但存在一定规律。”《报告》研究发现,虽然离海洋越近民众的海洋意识越强烈,但对于以钢铁、水泥、玻璃等为支柱产业的河北,多数民众的日常生活工作与海洋缺乏直接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北虽为沿海省份但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排名相对靠后。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