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可可托海镇:工业小镇变身5A级旅游胜地

2017年01月17日 16:47   来源:CE.cn   

  中国经济网乌鲁木齐1月17日讯  “可可托海是色彩、灵石与碧水的世界,有无限的色,也有无限的空,饱满而又空灵。”此前,记者去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5A级旅游景区有感而发写的一句话。

  去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启动培育特色小镇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小镇。住建部10月14日公布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名单,共有127个小镇入选,其中新疆有4个,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首当其选。

 

  此次入围的可可托海镇名气较大,此前曾获“全国重点小城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称号,如今的特色产业以工业转型和旅游升级为主。可可托海镇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工矿企业、旅游公司、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

  可可托海是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则为“绿色丛林”之意。可可托海镇地处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额尔齐斯河源头,集山景、水景、草原、山石、温泉等奇观于一体,冬寒夏凉。镇区绿化面积达53%,负氧离子含量为9000个/立方厘米,有“天然氧吧”之称。过去,这里是富蕴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依托稀有金属发展起来的工业小镇,是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源头。1935年,此处发现稀有金属矿藏,1951年由中苏合营成立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矿管处并大规模开采,到1955年苏方撤离时形成一个矿山集镇,人口最多时达4万余人。

  被誉为“地质圣坑”的三号矿坑曾为中国偿还了前苏联三分之一的外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从1950年到1998年,三号矿坑一直在开采生产,矿产资源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鼎盛时期的可可托海被誉为西部的“小上海”。1999年以后,矿坑因矿产资源的枯竭而停产,可可托海镇的繁荣景象也随之逐渐衰退,城镇周围环境开始恶化。

  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可可托海镇逐步将矿业开发转为绿色旅游经济,实施可可托海工矿区改造搬迁工作,近年来对镇区供排水、供暖、垃圾处理、道路进行综合改造,改善镇区居住条件和环境等服务设施。在工业转型发展中,新疆有色集团相继关停碳化硅厂、云母制品厂和电解铝厂,发展接替型产业,投资3.53亿元实施矿区水电站扩机工程,新增装机容量54兆瓦。

 

  在旅游升级发展中,当地政府坚持镇区即景区,城镇化与产业化融合发展的理念。在空间格局上,北区依托历史文化和山水景观建设以旅游服务、文化休闲为主的高品质商业休闲区,南区依托工业遗迹、矿山公园和交通优势,打造旅游接待和商贸为主的特色商业区。

  目前已形成四大旅游板块,成为阿勒泰“高品质千里画卷”中的重要节点:以神钟山、额河大峡谷为主的自然观光游;以地质奇观、功勋历史为特点的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游;以汽车宿营地、航空、攀岩、漂流等旅游新业态项目为特点的特种旅游;以宝石之乡、地质科普为特点的体验游。

  去年,可可托海镇大力扶持居民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做足增收文章,组建“家庭宾馆协会”,统筹实施农牧家乐及家庭宾馆的设计,在文化包装、服务质量、价格、生态保护、食品卫生、游客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实现参与到旅游产业的城镇居民仅依靠旅游经营人均收入突破3万余元。

  “十三五”期间,该镇发展定位“生态立镇、红色兴镇、旅游强镇”,将建成产业特征鲜明、功能配套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居品质高雅的旅游产业聚集区。(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查燕荣)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