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造港开埠”联通全球

2017年04月24日 10:3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温济聪

  陆路、陆海、陆空联运先后实现,铁路集装箱运行良好,保税区建设有序推进,电商产业初具规模……4月中旬,记者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采访,感受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热潮。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口与口岸业务推进局副局长白秦滨介绍,该港务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部“灞渭三角洲”区域,规划面积88.8平方公里。园区的产业定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中转枢纽港和商贸物流集散地,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新城”。

  在港务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28个集装箱的小麦和油脂“乘坐”从哈萨克斯坦驶回的“长安号”中亚班列到达西安,并被运送到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的粮油基地。用不了多久,这批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种植并收获的优质粮油将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陆路联运实现新突破,“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构建了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黄金物流大通道。截至今年4月1日,班列已安全运行1220天。总开行班列数达317列(中亚班列291列,中欧班列13列、回程班列13列),累计发运进出口货物47.4万吨。中欧、中亚班列渐行渐好,已经成为陕西、西安对外开放的标志性符号,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新使者和“陕西名片”。

  在港务区综合保税区洋货码头,西安市民申先生正在为自己的小宝宝购买从德国进口的爱他美奶粉。“这桶奶粉在这里购买只需要200多元,要比国内的专营店便宜不少。

  而且,使用这台电脑很方便,只需要30秒的操作时间下单,一周内就可以从德国送到我家。”申先生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购买奶粉。只见他扫描身份证、货物条形码,随即付款。他所使用的电脑可不一般,这台电脑终端与西安海关通关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联网,确保货源正品。

  洋货码头的繁忙只是综合保税区建设有序推进的缩影。截至2016年底,西安综合保税区注册企业188家,其中跨境电商及相关企业154家。保税仓储面积26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目前,综合保税区二期的征地拆迁、围网和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已建成仓储和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预计今年5月完成验收,封关运行。

  在港务区京东西北运营中心,智能化、自动化的仓储设备和作业流程已成常态。入驻国际港务区以来,京东西北公司多项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12月,京东西北电商交易额(自营和三方平台业务)同比增长63%,自营交易额同比增长61%,纳税同比增长77%。电商产业初具规模,作为国家电商示范基地,阿里巴巴、京东、敦煌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及配套企业入驻。截至2017年2月底,累计注册电子商务及配套企业838户。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西安国际港务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5.82亿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71亿元,引进内资234.27亿元,引进外资2.80亿美元,实现进出口额34.68亿美元,累计注册企业达3744户,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已成为西安特色鲜明、发展迅速、渐行渐好的开发区。

  “通过建设国际港务区,消费者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享受全世界,买全球、卖全球的梦想。”白秦滨表示,国际港务区服务于陕西、服务于西北、服务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才是建港的目的。(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