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走进中原地区唯一的钢轨焊轨厂:焊出高铁"无缝"时代

2017年06月16日 09: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每天,无数列高铁在铁路线疾速飞驰,没有了记忆中“哐当哐当”的声音,列车平稳得能让硬币直立几分钟不倒。这些都得益于我国高铁的核心技术——无缝线路。

  6月13日,记者走进中原地区唯一的钢轨焊轨厂——郑州铁路局郑州工务机械段小李庄焊轨基地,还未进入厂房,一股热浪就迎面而来。

  小李庄焊轨基地党支部书记张志勇告诉记者,“高铁钢轨标准长500米,是由5根百米钢轨焊接而成,铺设过程中需要再次通过移动焊机焊接,最终成为几百公里长的无缝轨道。”而与普通焊接技术不同,这种焊接生产要经过外观检查、焊前除锈、钢轨焊接、焊筋整形、焊后热处理、精矫直、精打磨、质检探伤等十四道工序,最后检验合格才能出厂。

  20008年以来,小李庄基地累计焊接钢轨接头近20万个,为京广、郑西、京沪、郑徐等高铁线路以及郑焦、郑开等城际铁路提供了2000多公里的优质长钢轨,数量超过目前全国高铁运营总量的十分之一。“这里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至关重要,因为每一根从这里出厂的长轨都关系到千万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张志勇反复强调。

  钢轨焊接质量是确保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而焊机的焊接工艺参数设置是最为关键的技术。“从钢厂运来的钢轨批次不同,里面的微量元素含量也不同。”31岁的基地工艺技术员罗宇航说,只有经过连续25个落锤、15个静弯、3个疲劳试验等10个项点检测检验合格后,才能开始正式生产。一次,为了抓紧生产一批钢轨,罗宇航前后一个半月没有回家,寸步不离蹲守在现场,做了700多次落锤实验,不断记录、反复调整,才得出一套完整的参数。

  25岁的汤路路来到焊轨厂还不到三年,如今已能够独立担当“最核心”的焊接作业。“以前的钢轨焊接主要靠人工,精度控制难以保证,现在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能精确保证钢轨接头高低相错的误差不能超过0.2毫米,相当于3根头发丝。”汤路路说,即使是这样,电流加热时钢轨的焊花还是经常会喷溅到他的衣服和眼睛里。

  为保障长轨质量,在每焊接500个接头后,长轨都要经过一个重要的落锤试验,再根据不同情况实时调整参数。在试验现场,一个1吨重的铁锤从5.2米高度自由落体,发出重重的一声钝响,而经过锤击后的钢轨焊头只是轻微弯曲,并未断裂,“这说明前期的参数和工艺没有问题,如果有断裂迹象,那就说明我们要及时调整参数、检修产品了!”罗宇航说。

  即便通过锤打这一关,每条长轨接头还须接受“长轨医生”的检查,主要是运用超声波探伤仪,对接头的全身进行无损检测。检验合格后的钢轨会烙上“身份证”,上面记录着钢轨材质、出厂日期、生产编号等信息,以此实现质量抽检静态验收和动态跟踪,确保每一根出厂钢轨优质达标。

  随着中原“米”字型高铁网络快速铺开,小李庄焊轨基地又承接了郑万、郑合杭高铁700公里长钢轨的任务。在焊轨师们日复一日的精细操作下,一根根长轨被送上铁路,让高铁时代“无缝无声”地到来。 (中国经济网 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王佳宁)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