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振兴这五年]安商亲商 "龙南速度"昭示"龙南奇迹"

2017年06月16日 11: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赣州6月16日讯(记者 范戴芫) 曾经,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有个“深圳速度”。如今,在珠三角腹地赣南,龙南县以深厚的“安商”传统和制度保障,又创造了一个“龙南速度”。

  6月11日至17日,由中央网信办和江西省网信办指导、赣州市网信办主办的“聚焦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五周年全国知名网络媒体看赣州”主题宣传活动在赣南大地上展开。6月13日下午,记者随采访团一行,来到赣州龙南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提起一开始怎么会有“安商”的说法,经开区招商与企业服务局局长赖子安不无自豪,“企业要能引进来,更要呆得住”,“龙南最开始的安商就是在企业大门上挂一个牌子,写着‘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企业,未经允许,任何单位不得进入检查’,就是要让企业放心经营,除了生产经营不为别的事耗费精力”。

  何志安是龙南县城管局副局长,也是位于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正耀科技有限公司的安商负责人。“安商会不会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面对记者的提问,何志安笑着回答说:“不会不会,安商就是政府部门作为企业的安商单位,负责帮助企业解决筹建、生产等过程中的外部问题。比如说这家企业(新正耀)当初要造新能源汽车配件,但资金紧缺,县里的安商部门就帮它申请到了500万的贷款。”

  在新正耀科技有限公司组装生产线上,工人正把之前环节生产的零件组装到一起。(中国经济网记者范戴芫摄)

  在龙南经开区的优信普科技有限公司,赖子安指着偌大的厂区告诉记者,“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山坡丘陵,16年5月份引进的优信普科技,6个月的时间,这里就建起了厂房18万多平方米”,“现在已经试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龙南速度’”。

  优信普科技主要生产光通信产品,是比较典型的高科技、少污染型制造企业。由于处在东江水源地范围之内,龙南县历届领导班子在引进项目时都会优先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不是“掉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县领导班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招商至今,拒绝了三拨会对水土造成污染的项目。”赖子安告诉记者,“龙南从一开始就对产业进行了规划,确定了以电子信息科技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既要发展好,也要环境好。”

  在龙南,优信普科技的“落户”经历并非“特殊待遇”。查阅龙南近一段时间招商引资的资料可以发现,宏泰科技从洽谈、签约、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用时3个月;比邦智能数码从签约到开工建设,用时不到2个月;龙南保税物流中心从申报、获得国家批复到以PPP模式开工建设,用时7个月……2016年,龙南40个签约项目中,有17个实现当年开工,签约额达到了209.91亿元,其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为什么龙南县能签约引进这么多项目?项目落地又怎么能这么快呢?赖子安说,“龙南的‘安商’具有悠久传统,更有群众基础。从上到下都有一种安商亲商的共识,企业来了,发展好了,环境也没有受到破坏,老百姓找工作容易,就很欢迎。”此外,为了将安商服务机制化,龙南于2016年制定实施了《关于精准帮扶企业的实施意见》,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级处理,对单靠安商部门难以协调解决的难题,由经开区领导和县领导到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一事一议”、“一企一策”进行解决。

  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实施五年以来,赣粤高速、大广高速先后通车,赣深高铁开工建设……赣南地区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龙南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获国家批复并开工建设,《赣州“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发展规划》成功获批,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中国稀金谷”龙南基地、50万平米标准厂房等项目进展顺利……龙南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也许,我们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龙南速度”能够创造出一个“龙南奇迹”。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