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社交电商试解农产品上行之困

2017年08月16日 16:4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杭州8月16日讯(记者黄平、通讯员朱海洋)由于物流、人才、产业链信息、农产品标准化等短板,农产品上行显得后劲不足。而杭州有一家名为“云集微店”的平台,采取社交电商模式助力农产品上行。在平台上,个人店主只是分销渠道,货物通过社交媒介真正卖到消费者手中。

  云集创立时,电商红海巨头林立,留下的空间早已所剩无几,但有着15年实战经验的电商老兵肖尚略所瞄准的,正是刚起步的社交电商。“如果说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电商,是通过‘搜’和‘逛’完成商品交易,那么到了今天,当个性化消费需求升级,海量供给到底如何高效精准链接,这里的商业空间巨大,而社交网络就可以做到。”肖尚略说。

  社交电商,就是基于人脉和信任,借助社交媒介达成购买。人们习惯于想到“微商”,而云集微店要做的,显然不仅于此。开网店一度风靡全国,但实际上,门槛越来越高:首先需要数十万元的投入,用于进货、美工、营销,还要操心售前售后客服、广告投放、打包发货等,最后还得从微薄的利润中,挤出资金向平台买流量。

  肖尚略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云集微店的模式打破了这一恶性循环:店主在平台上开店,只需扮演导购员角色,销售之外的所有环节,包括货源组织、客服、内容、仓储配送、售后服务等,全由平台承包。

  目前,已有180万店主在云集微店平台上开店,其中84%为兼职,这些散落的个人替代了原来传统的媒介和渠道,而依托平台整套供应链服务的形式,则为商品质量提供了保证。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恰好解决了流量获取的问题,相比过去“中心化”的电商平台,基于细分领域的个体影响力,有着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的传播面。

  云集“脉冲式”的流量供给,正好符合农产品上行量大、时短的特征,目前已诞生诸多成功上行案例。最近,来自福建省武平县的创业女大学生陈莉群仅用8小时,就卖完了1.8万斤芙蓉李;6月初,安徽界首12.5吨滞销土豆,短短40秒售罄;7月中旬,洛川特产苹果3小时内,卖掉了10万斤;7月28日上线的百色桂七芒,一天卖出3万斤。

  除了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今年5月,云集还推出一项“惠农计划”,与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百县千品”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培育孵化100个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已有包括界首土豆在内的四组产品上线。

  陈莉群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一直以来,她就立志用电商将家乡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出去,而且要卖出个好价钱。“我也尝试在其他电商平台卖,但没有流量支撑,销售量自然提不起来,最后物流成本过高,得不偿失。”

  不过,这些状况到了云集微店平台似乎都不再是问题了。首先,产品品控、包装设计、仓储物流等环节都有专业团队负责前往当地进行运营指导。在后端推广上,云集微店通常给出“最强”推广资源的配置。所有人都关心的流量,在这里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商业价值。据悉,云集平台的社交成交转化率高达8%。

  “基于熟人间的口碑营销,短时间内,快速形成大面积传播,因此订单一下子会激增,只要有货源,马上就能消化掉。”云集副总裁张铁成表示,在产品的选择上,平台兼顾品质和价格优势,“我们又不仅仅是卖货,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壮大提供支撑。”

  据悉,今年以来,云集微店每月的销售额从不足1亿元,快速增长到了7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已超过了29亿元,总共为社会创造了5000个包括销售培训、客服支持、仓储物流等在内的就业岗位。

  在肖尚略看来,社交电商想要探索的,其实是超越传统电商与微商的新价值,就目前而言,云集微店已具备了品控和利益分享机制这两大核心竞争力。在他的规划中,通过分享激活个体商业价值,来串联商业链条,已经初具形态。他说:“经济单位变小,活力会变大。新的时代,是一个供给过剩的时代,因此需要更多的分享出去。所要强调的,不是‘你是我的’,而是‘我是你的’。”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