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绘一幅全景图

2017年09月01日 15: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上海9月1日讯(记者沈则瑾)《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报告(2016-2017)》8月30日在上海发布,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对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相关数据指标进行的统计分析,勾勒出一幅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全景图。

  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知多少?截至2016年底,已有189家。特点:逐年增长,近2年增量最多。2016年新开业39家,2017年预计新开业41家,总数增至230家。

  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增速近2年连创新高,2016年新增271万平米,同比增长24.6%,居历年增幅第一。预计2017年新增面积将达360万平米,增速将再创新高。问题:市场供应节奏过快、区域发展不均衡。

  再来看规模结构,截至2016年,20万平米以上特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5家,10-20万平米大型39家,5-10万平米中型62家,1-5万平米小型83家。小型最多,且销售额增幅最高。但更多商业地产集团似乎不特别喜欢“小而美”,2017年新开业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型和中型最多。

  不用特别留意,就会发现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淮海路、豫园等商业街和商圈,闭店重装的商厦多了,人气没有以前旺了。有电商网络购物冲击的因素,也有城市商业综合体超强吸引力对客流的拦截。2016年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客流总量18.7亿人次,这个数字很是惊人。

  走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可以发现餐饮、电影院、游乐游艺、KTV、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商户数量显著增加,已成为消费者进行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体验服务的重要场所。《报告》显示的数据和人们的印象相吻合。2016年各城市商业综合体中,餐饮增幅最高,销售额同比增长29.1%;其它服务业次之,销售额同比增长21.4%,其中健康养生和教育培训销售增幅最高,分别为57.8%和57.6%;零售业增幅最低,同比增长12.5%。

  若问人们为什么从爱逛街转向爱逛城市商业综合体,很多人会说,这里选择更多。假日里一家老小呆上一整天都没问题,老人在广场上坐坐,看看各种活动或者演出,孩子去玩具城或其他游乐设施疯一会,全家一起看个电影,陪孩子上个亲子培训班,再找家餐厅吃个饭省心省事。没有逛街的累,有老少兼顾的慢生活合家欢。

  为了满足人们消费的日益多元化,同时尽可能避免经营同质化竞争,一些走高端路线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早就开始往商旅文融合发展方向发展。K11、静安大悦城、虹桥南丰城相继推出“BAGISM 包?当代”展、Line friends全国首秀、《芝麻街》欢乐中国秀主题展等文化艺术主题展,环球港?演艺中心正在积极打造上海文艺新地标。

  对人们关心的衡量一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健康与否的各项指标,《报告》给出了一连串数据:

  城市商业综合体销售总额增速达两位数。2016年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总销售额达1360亿元,同比增长16.9%;剔除新增因素,销售额同比增长8.7%。预计2017年末销售额将达到1600亿元;

  各项经营指标基本平稳,平均客流量和平均出租率指标优于去年。2016年,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平均年客流量达991万人次/个,同比增长5.0%;平均出租率为92.8%,同比增长8.1%;平均日租金8.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0.3%;平均坪效49.1元/平方米/天,同比降低1.5%。

  在分析研究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现状特征、结构分布、经营水平等数据指标,全面反映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成绩的基础上,《报告》也进一步指出,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市场供应节奏过快、区域发展不均衡、电商网络购物冲击、经营同质化竞争等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携手,积极破解瓶颈问题,推动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进一步创新。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上海展示城市品牌符号和内涵品质、体现城市繁荣繁华最美的一道风景。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服务功能,促进文娱消费,带动商圈改造升级,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探索“新零售”新模式等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将为上海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