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高质量发展动力增强

2019年04月19日 13:4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9日讯 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获悉,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北京市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涨势温和。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从主要领域看,农业结构深入调整,工业生产高位开局,服务业运行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市场消费增势稳定,民生继续改善,市场预期稳定向好。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加快转换,发展模式逐步优化,发展活力有所增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有力支撑了经济良好开局。

  发展动力加快转换

  一是创新赋能新发展。中关村创新动力强劲,1-2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限额)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增长12.4%,其中技术收入增长17.7%,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6.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企业创新产出较快增长,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1]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9万件,增速高达42%,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25.4亿元,增长28.1%。

  二是高端行业积极带动。全市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1/3左右。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6成。固定资产投资中,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投资分别增长25.6%和22.9%。

  三是新动能快速成长。商业新模式表现活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2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住餐企业线上线下共同发力,餐饮收入增长6.9%,高于零售总额增速3.1个百分点。新产品生产、销售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产量分别增长2.5倍和17.3%,智能家电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3.9%和82%。

  发展模式逐步优化

  一是“减量”优化发展空间。北京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正在逐步剥掉“白菜帮”,集中培育“白菜心”。1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减少93家,近8成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中城六区减少62家。伴随“减量”发展以及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空间经济发展效率进一步提升。在传统农业规模缩减的同时,农业生态功能日益增强,林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

  二是“集约”提升产出效率。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41.9万元/人,同比提高3.5万元/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人均创收32.3万元,同比提高3.8万元。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人均创收34.3万元,同比提高2.6万元。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4%,降幅较上年全年扩大2.9个百分点。

   发展活力有所增强

  一是市场预期稳定向好。从生产者预期看,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1季度全市企业景气指数为124.8,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从消费者预期看,1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9.3,比2018年4季度提高6点,创六年来指数新高。其中,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评价的满意指数为118.5,比上季度提高2.6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展变化的预期指数为119.9,提高8.3点。

  二是新设企业聚焦优结构惠民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1季度全市新设企业超过4万家,增长7.8%;其中,信息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分别增长29.7%和20.4%,反映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服务百姓生活的企业表现活跃。

  与此同时,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随着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的出台,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2018年国家发改委对全国22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北京综合排名第一。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服务业企业税费成本呈下降趋势,1-2月重点服务业[2]企业流转税率为2.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服务业扩大开放进一步拓宽了服务业发展空间,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总的来看,1季度全市经济实现了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增强成为重要支撑。下阶段,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经济发展基础,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