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新区:山海筑梦 打造湾区生态后花园

2019年06月11日 10:0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在深圳东南部有这样一片绿色海滨城区:它东临大亚湾,西抱大鹏湾,海域面积达30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3.22公里,深圳56个沙滩中54个在此;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6%、野生植物种类占深圳的70%、大鹏湾和大亚湾海域珊瑚群落覆盖率50%……这里是深圳市大鹏新区,这里不仅是深圳的“生态特区”,亦是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生态“后花园”。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2011年成立以来,大鹏新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生态“答卷”: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字号”招牌。如今的大鹏新区正在向国际一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迈进。

  不忘初心 守住生态底色

  生态优美是大鹏的底色,生态立区是大鹏的初心。如何坚守这份“初心”?大鹏新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全力攻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

  图为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优美的深圳市大鹏新区。

  大鹏新区早在成立之初,就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绘制蓝图,搭建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体系框架,并对大鹏半岛山海生态实施严厉保护、立体修复、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经过前期探索和试验,大鹏新区编制了《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并出台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实施47项改革举措,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为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鹏新区率先推出全国首张“编实”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率先构建全国首个湾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出台《大鹏新区区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制度》和《大鹏新区区管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实施细则》;此外还制定了《关于大鹏半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补偿办法》,直接受惠原村民1.6万人,货币化生态补偿探索和实践领跑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约占深圳海岸线一半的大鹏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容忽视。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大鹏新区在广东率先探索建立海岸线管理“湾长制”,衔接“河长制”与“湾长制”,建立“海陆统筹”治理新方式,打破传统的海陆分离管理办法,将“湾长制”所纳管范围涵盖,海陆治理“一盘棋”。目前,新区已基本解决生活污水直排入海问题,污水处理率从最初的不足10%提升至97.3%,雨污分流100%,在深圳率先完成消除黑臭水体任务。2018年,大鹏湾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经过一系列的制度探索与创新实践,如今的大鹏新区已初步构建了以量化评估为基础,以宣扬生态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体系,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及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制度体系”。

  如何让生态文明建设不流于形式?高效的监管制度是抓手。通过实施“互联网+生态”战略,整合各类生态环保资源,大鹏新区于2018年正式建成上线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对“水气声土林”等生态环境状况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测监控的技术平台。

  据大鹏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人谢芳介绍,该系统目前已建成应用系统和软件平台共22套以及硬件设备47套,共75个监测点位,覆盖水环境、气环境、废水污染源、废气污染源、污水处理厂、近岸海域、工地扬尘、负氧离子、机动车尾气、噪声、电磁辐射等多个门类。

  谢芳进一步指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将分散于不同的部门、存储于不同介质的数据进行统一整合、统一管理并实现数据共享,打破了以往的信息孤岛,实现了生态环保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防控结合,一旦发现污染物排放超标,报警信息将同步发送给监测人员和执法人员,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提升环保业务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系统还以“驾驶舱”的形式,对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进行集中展示,可为领导提供“一站式” 的决策支持,“一分钟”掌握关键指标状态变化及发展趋势,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全局把控,从而“智慧”的引导和推进生态环保业务工作。

  大鹏新区7年多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日益凸显。数据显示,目前新区PM2.5年均浓度由建区之初的34微克/立方米下降2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市第一;污水收集处理率由不足10%提升至97.3%,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独立评价以来,在广东127个县级单元中排名第一。

  筚路蓝缕 谋求绿色振兴

  自成立之初,深圳市即对大鹏新区作出不考核GDP的决定。不考核GDP,不代表不发展。有了严格的生态保护体系,如何在保护中谋求发展新路,追求更高质量的GDP增长模式?“绿色发展”是大鹏新区的“王牌”。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托山海资源优势,聚焦“生物、海洋、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大鹏新区已初步构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实践出了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样本。

  推动新区内老旧落后产业转型升级是绿色发展的第一步。南澳正是这样一个典型范例。2018年,大鹏新区成功将南澳打造成为深圳市首个无工业小镇。据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安监办全均平介绍,南澳办事处拥有丰富的山海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辖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7%,西涌沙滩长近5公里,是大鹏半岛最长、沙质最好的沙滩,被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每年吸引游客300多万人次,并于2017年正式入选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名单。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南澳最引以为傲的资源禀赋。但是,因早期产业的无序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南澳原有工业企业存在经济效益低、安全保障不足、管理粗放等问题。2016年起,南澳着手清理淘汰落后产业。2018年10月31日,随着辖区最后一个工业企业西涌社区高雅酒店用品有限公司的停产搬离,南澳成为深圳市首个没有工业的街道。

  没有工业以后,如何发展?南澳有更长远的规划。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综合办副主任余荣告诉记者,2017年,南澳制定完成《南澳墟镇改造规划研究》并获得深圳市规土委审批,《南海明珠-南澳滨海风情特色小镇申请报告》通过大鹏新区及深圳市审批。目前,正加紧完成南澳墟镇综合建设法定图则个案调整及项目实施计划编制等工作。根据规划,南澳墟镇综合整治将加强文化特色的提升,将打造海滨绿带段、社区活动段、郊野活动与生态保育段,实现“文化小镇、旅游小镇、生态小镇”的发展目标。南澳墟镇综合整治工程不仅可以解决墟镇目前交通、服务、居住等一些相关问题,在提高南澳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同时,也将促进南澳墟镇的经济提升,让南澳墟镇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南澳墟镇,不仅是深圳的骄傲,更是南海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区域转型升级的同时,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着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是根本。近年来,大鹏新区围绕未来产业布局,逐步创建了“一核(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一库(国家基因库)两园(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园)多平台(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生物家园、绿岛综合体、高端旅游)”的产城融合新格局。

  其中,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作为深圳17个重点区域之一,被列入深圳建设首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成为深圳首批7大“未来产业集聚区”,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创新平台。据大鹏新区坝光开发署综合部部长钟超介绍,特别是2018年以来,坝光核心启动区开发建设不断提速,国际生命科技中心、坝光文体中心、绿岛国际、生物家园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动工建设,储备意向落户产业项目达47个。

  在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的引领下,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加快集聚。2018年,大鹏新区成功引进诺贝尔奖得主团队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及生命健康领域项目20个。13家企业成功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平均通过率连续六年全市第一;创新创业大赛征集344个项目,报名增长率全市第一。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达21个,较建区之初增长了162.5%。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获批博士后工作站,所在团队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市首个海洋渔业领域院士工作站落户新区。新区企业首次获得深圳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8年,全区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33%。

  如今,大鹏新区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大鹏新区在累计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过建区之初工业企业总数70%的背景下,GDP增速由3.6%提升至6.0%;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7%提高到4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5.8%提高到59%;辖区155家股份合作公司净资产增长20.5%,股东人均集体分配收入约为建区初期的2.9倍。2018年,以生物、海洋、新能源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01.37亿元,占GDP比重58.9%,位于全市前列。新兴产业已成为大鹏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采访札记: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大鹏新区是深圳的“生态基石”。新区成立7年多来的实践,成功展示了如何在保护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坚守保护,有效实现了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又具有可复制性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生态立区”的大鹏新区,其目标是就是为了探求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破解“唯GDP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从大鹏新区的实践中可以看到,保护生态环境,首先必须厘清生态账本,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体制机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施保护,而非流于形式与口号。

  其次,生态保护实则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诉求,因此更要激励全民的参与。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生态好了,环境优了,不仅能更好的哺育当地百姓,而且是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有了全民的共享共治,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绿色发展。

  第三,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慢工中出细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长远之策,不是权宜之计,不能怕慢,正如大鹏新区在7年多的“慢工”中,结出的是当前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和谐并行,相互促进的丰硕果实。以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的建设为例,细致的前期规划、精细的建设过程,只有不怕“慢”,才能在总结其他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潜心布局、精雕细琢,打造成为城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样板示范。

  从根本上说,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发展生产力的大鹏新区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潜力。从而真正实现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这一最终目标迈进。

  (经济日报 记者杨阳腾)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深圳大鹏新区:山海筑梦 打造湾区生态后花园

2019-06-11 10:0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