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新时代东北振兴】绿水青山"吉林样板":生态保护携手旅游发展

2019年09月22日 09: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碧空如洗,水天一色;绿草茵茵,水林掩映;亭台玉立,飞鸟不绝……这里是吉林省西北部的查干湖,最大湖水面积500平方公里,年均蓄水量7亿立方米,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

  9月21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新时代东北振兴”采访团来到吉林,探寻吉林的生态底色。

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查干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生态优先 守护青山绿水

  西部是吉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而常年干旱却也让这里成为吉林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位于吉林西部的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俗称“老坎子”,是嫩江因地势转折东南而形成的天然港湾湿地。昔日受干旱气候影响,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逐年恶化。近年来,吉林省西部实施退耕还湿、河湖连通等系列项目,使湿地面积不断扩大。

嫩江湾湿地外滩综合治理工程改造前后。

  还湿更要“保湿”,治沙就是“保湿”的关键。近年来,大安市通过实施嫩江湾扩湖增湿、退耕还湿、生态护湿、利用兴湿等恢复保护提升工程,收回恢复嫩江湾湿地4.57万公顷。

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敏/摄

  据湿地公园负责人介绍,大安市重点实施的嫩江湾湿地生态庇护提拔工程,收回四棵树、大赉乡、红旗饲养场“两乡一场”滩地进行退耕还湿,共收回滩地面积约2700公顷,植树造林2.5万亩,栽植沙棘8200亩;草原治理2.76万亩。生态环境大大善,白鹤、灰鹤等20余种野生珍稀候鸟重返觅食、筑巢繁衍。

  如今,公园占地面积36.5平方公里,成为城市靓丽风景和绿色屏障。

  绿色突围 发展生态旅游

  “查干湖冬捕”是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据查干湖渔场党委副书记单军国介绍,随着查干湖生态环境的改变,1992年根据查干湖水质及生物含量,查干湖渔场决定搞大水面开发,开始投放花白莲鱼苗,经过三年的时间,试捕喜获成功,如今,查干湖主要有胖头鱼、鲤鱼、贡鱼及各类水产品。渔业复兴之后,查干湖渔场开始品牌建设,2001年申请查干湖胖头鱼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2002年获得双A级绿色食品,2003年被认证为有机食品,三年迈了三大步。现如今,查干湖渔场开始围绕生态越来越多的向周边产业延伸。单军国告诉记者,以前查干湖的鱼要做成鱼罐头都需要运输到满洲里去加工,现在,渔场的新厂房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各种鱼肉制品的加工都将直接从查干湖生产,运送到各地,加工周期缩短也将大大提升产品的质量。渔业的复兴也让外出打工谋生的人返回家乡工作,渔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四季查干湖。

  生态兴,渔业兴。如今,查干湖渔场已经转型升级为生态渔业、开始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之路。据了解2018年国庆节期间,接待游客3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分别增长570%、576%。2018年,接待游客2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9.2亿元,均增长28.1%。2019年上半年,松原市谋划开展的开湖鱼美食节、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1.6亿元,均增长194%。

  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近年来,大安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整合旅游要素,探索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进的新路子,成为绿水青山的“吉林样本”。(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魏敏)

(责任编辑:梓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