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加速

2020年03月17日 10:4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跨境融合发展正处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与自下而上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关键阶段。

  珠三角9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呈现出明显的“两核多梯次”分布体系。深圳在9座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中居首,与广州共同组成第一梯队。

  日前,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2020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报告认为,报告通过大量企业案例,分析了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加速流动的趋势。同时,指数化定量分析了珠三角9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状况。

  报告认为,珠三角9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呈现出明显的“两核多梯次”分布体系。深圳在9座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中居首,与广州共同组成第一梯队,两座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总得分均超过了80分。得分超过50分的城市为东莞、佛山和珠海。凭借在数字政务、数字民生领域的优异表现,珠海成功进入了珠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第二梯队。

  报告认为,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飞速发展及应用,为三地融合发展创造出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直接促进了三地要素自由流动,尤其是在生活领域,这种改变十分明显。例如,互联网支付技术在三地的普及,带来了消费体验无差别感,促进了民生相通;数字化营销新模式激活了三地商业发展新空间;智慧交通使城市之间更紧密,人员流动、货物运输更高效。总的来看,粤港澳三地协同推进从民生到经济的多维度数字技术应用探索,正实质性地使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

  在金融领域,报告指出,在湾区经济由传统形态走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与之相适配的金融也需发展为包括风险投资、金融科技、金融商务、绿色金融在内的多元化业态。

  因此,金融科技与智慧金融、跨境金融等将是粤港澳三地金融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商业领域,数字技术加持下的跨境电商,不仅让大陆“海淘”爆发,而且越来越多的港澳消费者也开始“陆淘”。数据显示,两地消费者的网上“海淘”订单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作为表现之一,跨境商业模式创新也直观地带来了跨境物流的密集双向流动。目前,阿里全球海外买家数量累计突破1.5亿,每月访问量超过2亿,海外装机量超过6亿。截至2019年9月份,通过天猫国际平台,广东省进口商品成交金额超过70亿元,同比增长34%,惠及上千万消费者。

  在跨境城市治理领域,以云计算、数据智能、智联网和移动协同等技术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跨境城市治理开辟了新的空间,并在更系统全面地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城市治理实践。2019年12月3日,珠海大横琴科技公司联合阿里云发布了全国首个跨境服务创新平台,以及基于该平台的全国首个跨境服务APP——琴澳通。琴澳通将为澳门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以此推动澳门和广东两地的产业经济联动,共同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化升级。

  在数字产业领域,报告认为,信息技术产业在支撑珠三角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及科技赋能下的同时,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也在加速。2019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开展“广东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计划”。目前,阿里云服务用户超过25万,上云工业企业达6万家,为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无到有、从零到规模化、集群化,注入了新动能。

  在数字社会领域,报告指出,交通是区域一体化基础,也是空间一体化的最直接表现形式。珠三角9城市沿珠江出海口分布,地理相近。同时,珠三角经济发展存在高度的关联性,产业联动、要素流动频密。近年来,随着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转型发展,尤其深圳受制于空间瓶颈,资源外溢、辐射效应明显,更加速了地区内部往来,空间联系强度在全国靠前,高德地图显示的全国十大热门驾车跨城线路中,有6条位于珠三角。

  报告建议,应当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助力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打造9+2融合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塑造数字驱动雁阵模式;打造世界级金融科技平台,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加快智慧湾区建设,推动产业、城市、交通、物流智能化;建设大数据公共服务云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创新。(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