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当天是世界气象日,这是群众来到郑州市气象局科普馆学习气象知识。(本报资料图)
感觉得到,却摸不着,这是咱们头顶的天空,查看天气预报,却不一定看得明白,许多人对一个个简单的气象数字或天气变化背后的意义知之甚少。但是,和过去相比,人们的活动时段和生活半径都在不断扩大,气象对个人生活、工作的“介入”也越来越深,多点气象知识“武装”大脑显得更为迫切。昨天上午,《河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20年)》正式发布。
按照规划,未来7年,广大群众身边的气象科普场馆会更多,到各类气象科普场馆“补课”,学习怎样“看天”的机会也将更多。规划提到,到2016年气象科普场馆(所)覆盖全部省辖市和70%以上的县城;全省将新增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建设或升级3~5个省部级和市厅级科普教育基地;全省乡镇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站和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70%以上建成气象科普宣传站;专职或兼职从事气象科普的人员将达到5万。
今年春天,省会郑州在一段时间被严重雾霾“困”城,夏天又出现连续一周多的高温,“天气那点事儿”成了绿城网友上半年吐槽最集中的话题之一。
省气象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极端天气事件对我省农业、林业、水利、能源、环境、交通影响越来越大。加上目前全省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污染物排放和城市建设,导致大气气溶胶含量增加,雾霾、酸雨、化学烟雾等天气事件频发,不仅给出行,还给市民身体造成影响。而短时恶劣天气,更是导致发生伤亡事件,今年8月,郑州一场暴雨中,就先后发生两名年轻人死亡的不幸事件。
“加强气象科普知识普及一方面可以方便百姓规避不测风险,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潜在的环境保护教育,越了解才会越懂得环保的重要。”这位负责人表示。
□记者刘学增文白周峰摄影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