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伯所住的浦东新区齐河路10弄老年公寓,是上海“多层住宅加装助老电梯”公益项目的试点楼宇,项目启动迄今已有11个月,电梯仍然没个影儿。腿脚不便的王老伯每次去医院检查身体都要两个人背下楼。老人很烦恼。
记者了解到,市老年基金会从2011年8月展开“多层住宅加装助老电梯公益项目”试点工作,并于次年9月从12个居民点中遴选出了7幢楼宇作为试点。这7幢楼宇4楼以上居住的老人居多,一梯多户受益程度较高,不同楼层的住户承诺分担部分费用,而且愿意出资的比例极高。但现在,试点只剩下2个:齐河路10弄老年公寓和静安区美丽园小区。
老年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宁国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捐赠电梯的单位有了,费用也解决了,居民75%以上同意了,但就是无法施工,目前,试点小区没有一家开工。
影响好事落实的原因有多方面,但审批繁琐复杂是一个重要原因。李宁国直言:“仅仅因为改造安装电梯而涉及到小区绿化方面的盖章,就要花费好几个月。”
据悉,老公房加装电梯涉及部门多、要求高、难度大:粗略统计,整个过程须经十几个职能部门审批,履行公章大约46个;假设每完成一项审批需要3至5个工作日,加装电梯流程的周期约80-100个工作日。
另一个影响老公房加装电梯的问题是经费。据悉,上海目前除了一些因建筑布局受制约无法改造的多层住宅外,大量的多层住宅都可以加装电梯。一项调研结果表明,上海大约有60%的老人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公房内,而这些老人中有60%养老金在2000元以下。
结合实际条件,老年基金会确定的试点思路是:争取社会资助,住户量力分担,楼层区别对待;其中,电梯设备费及安装费全部由社会资助解决。就在去年,老年基金会争取到了苏州莱茵电梯有限公司、上海三荣电梯有限公司和曼隆电梯有限公司的支持,表示愿意无偿提供电梯产品。考虑到企业提供的电梯还要评估,会影响施工进程,一些企业还同意直接将钱打给老年基金会采购电梯。
但是,钱仍然是一个问题。李宁国说:“老公房加装的电梯,其产权是否归属于全体业主?如果是的话,电梯投用后的日常维护、保养、年检费用都需要业主分摊。有人以后不愿意付钱怎么办?”老年基金会在调查中,就有一位家住上南九村二楼的老人表示,他不需要电梯,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也不愿分摊电梯费用。
据了解,上南九村曾有一幢楼被纳入试点,但因有的居民不同意而致方案搁浅。原来,加装电梯后,每个月会产生40至120元管理费,住在6楼的居民光电梯费每个月就要百来元;而低楼层的住户根本不愿意出钱,年轻人、租房客对加装电梯意愿也不强烈,“业主的意见难以统一,自然就黄了。”
给老公房加装电梯,今年全市共有7个试点楼。其中,静安区美丽园的试点楼宇一度接近成功。“但在一次调研中,还是有人有意见,有人指着我们鼻子骂,‘我有心脏病,电梯开起来命也没有了’。”李宁国感慨地说。据初步测算,该居民区加装电梯工程总费用56万元——除了两级政府共同出资、市老年基金会捐赠之外,20户居民总共自筹资金16.8万元。而老房子装电梯后,运营产生的电费、设备维修检测费和日常保洁费等,也需所在楼栋业主承担。经测算,这笔费用每年也要11800元左右。
老公房加装电梯是近年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呼吁的一件实事,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去年上海出台了《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市房管局、市规土局、市建交委等多部门共同成立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协调小组。根据《意见》,增设电梯应当遵循“业主自愿、政府扶持,因地制宜、兼顾各方,依法合规、保障安全”的原则,所在幢房屋的全体业主同意;涉及占用小区土地或专有部位的,应当征得相关权利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目前,试点要求既着眼于扩大老人受益面,也考虑提高资助资金使用率,优先考虑一梯住户在4家以上、老人住户达60%以上的楼栋。
李宁国坦称,目前,由于所涉问题太过复杂,人力精力不足的老年基金会只能暂时把试点范围从7个缩小到2个,“先努力做成一两家,再想法推广吧。”
(责任编辑:武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