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上海需要更多优秀品牌企业

2013年09月23日 09:52   来源:解放日报    叶德磊

  首要的是厘清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以更加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创业,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民营企业,尽可能地减少创业者和民营企业的各种负担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我们都相信,这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上海。从微观而言,我们也相信,自贸区不简单地是一个贸易交换平台,不简单地是一个税制改革平台,不简单地是一个资源调配的平台,对企业而言,它更应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平台,一个倒逼上海产生更多优秀企业的平台和良好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也涌现了一些优秀企业,但与一些兄弟省市相比,与上海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容量相比,上海涌现出来的土生土长的优秀企业特别是优秀民营企业还偏少。改革开放之初,上海拥有众多的有全国影响的产品品牌,如:“凤凰”及“永久”自行车、“蝴蝶”缝纫机等。但后来这些品牌大多都陨落、凋谢了,有的品牌虽然还得以保留,市场号召力却大大下降了。与品牌陨落相对应的是相关企业的沉寂。固然有的品牌陨落与产品特性和产业特性有关,但不少品牌的陨落却需要我们从深层去认真地寻找原因。

  有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原有的产品品牌的陨落是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上海要大力发展的是现代服务业,传统工业则是要舍弃的。这种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排斥所有的“传统工业”,以上海家电业为例来说,它的萎缩当初并不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主动性的放弃,而是产品和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后的一种无奈的被动舍弃。如果不对类似现象作深刻反思,就很难在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提高上海企业竞争力方面有真正深刻的认识。

  我们应该由此认识到,上海的企业经营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首要的是厘清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以更加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创业,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民营企业,尽可能地减少创业者和民营企业的各种负担。优秀的新型企业通常不是政府部门规划出来的,也往往不是政府扶持起来的。政府要做的是,为它们的成长创造一个尽可能没有行政因素染指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上,要真正放弃对企业的父爱主义呵护。只有将企业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许多国有资产控股的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一度流行 “剥离劣质资产,注入优质资产”的国有资产重组,经营不佳的上市公司屡屡经过粉饰式的资产重组而一再获得漂亮的业绩外衣,结果是公司管理层越来越缺乏经营压力,越来越存在经营上的依赖思想而不思进取。

  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要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造就优秀的企业家群体和企业群体,就应该注重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文化嫁接。中外经济的发展史表明,新兴移民城市是最有利于文化嫁接和营造竞争氛围的,是产生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热土。作为大都市的上海,拥有这方面的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应看到,近些年随着生活成本的居高,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入沪及扎根创业就业面临愈益突出的挑战。所以说,依靠创新,适当降低上海的生活成本,不仅是提高市民福利水平和幸福度的需要,也是持续性吸引各类人才、不断优化城市文化、优化上海企业成长和发展所需人才资源的需要。

  从以上的意义而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无论从机制、体制、环境还是文化背景而言,对于上海诞生更多的优秀品牌企业,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抓住。(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叶德磊)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