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亿元社会资金投向地质找矿完成钻探量82.3万米,名列全国榜首 2013年09月24日 05:14 稿源: 中安在线- 分享到: 0 9月23日,记者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已争取6.5亿元社会资金投向地质找矿,占勘查资金投入总量的90%以上,在全国走在前列;完成钻探量82.3万米,名列全国榜首,预计可新增煤炭储量53亿吨、铁矿储量4亿吨、钼矿储量242万吨,铜、金、铅、锌、钨等矿储量186万吨。
为实现找矿突破,我省近年来在泥河铁矿勘查开发中,探索了以“政府指导、公商结合、探采一体、企业运作”为特点的找矿新机制,并被誉为“泥河模式”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地质勘查的“样本”。今年为应对矿产品市场低迷、地质勘查进入下行周期的形势,更是以加大勘查投入为重点,采取监管指导与技术指导有机结合、破解难题与提供服务同步展开、资源整合与整装勘查融为一体等形式,全面推进地质勘查和找矿。其中,在保证矿权国有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是最大亮点。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介绍,我省注重发挥省级地勘基金对社会资本的引领作用,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矿产勘查,通过合作投资、降低探矿权人投资风险、按合同约定分享权益等措施,吸引大批社会资金投入,并形成一批重要找矿成果。
在社会资金的强力撬动下,我省在建的160个地质找矿项目中,已有42个完成野外验收,22个完成报告评审。其中,淮南潘集煤矿外围煤炭普查项目年底前完成报告评审,预计提交资源量50亿吨,社会经济效益达2000亿元;马芜整装勘查区将升级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可形成大型铁矿6处、中型铁矿9处,预期铁矿储量达1.76亿吨,社会经济效益达1100亿元。
在总结安徽“泥河模式”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提出地质找矿“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358”目标。目前,我省即将完成“358”地质找矿第一阶段目标任务,预计可为全省带来社会经济效益3500多亿元。(记者桂运安)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