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是全省人口大县,民生工作事繁任重。截至目前,年初确定的34项民生工程已完成过半,民生支出突破6亿元,预计全年民生建设和投入将达16亿元。
民生工程“民心化”
日前,记者来到龙谭镇杨楼村农民住宅新区,只见小公园、小广场、球场、小型农贸市场一应俱全;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新颖别致,树木花草郁郁葱葱。
“目前,这个小区的房子已抢购一空。原来这里的农民居住环境差,镇里根据群众需求规划建成这个新农村康居点。一部分建设资金来源于民生工程项目资金。但水、电、路以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基础建设的投入,大部分依靠民生工程。农民的购房资金,部分也是来自于民生工程里的旧房改造补贴,群众只要拿很少的钱就可以拥有一套理想的住宅。 ”镇党委书记赖红梅介绍说。
如今在霍邱县,各乡村都有以这种模式建设起来的农民新村。在姚李镇关山村居民新区,刚入住不久的村民张文红感慨万千:“我们一家五口人,去年还挤在两间老房子里,那时房子是土墙,下雨天得放几个盆接漏水。去年初,我把危房改造的申请递到村里,上面审批下来后,家里获得1万元补助,加上其他的补助项目,我自己只花了3万多元就住上了这样的小楼,还用上了不花钱的沼气。 ” 在新形势下,霍邱县探求民生工程实施新路,从去年年初开始决定在实施民生工程中,将民生工程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捆绑资金,整合使用,不仅把民生工程做成百姓的“民心工程”,而且将其打造成“发力工程”,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引导农民树立新的消费观。这样的结合,既有效地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又有效地拉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民生工程“数字化”
临淮岗乡顾台村村民陈仁堂今年66岁,患肺结核10多年,过去看病到新农合单位审批对老陈来讲是个难事。近年来,这些事不用他烦了。老陈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治病花了3万多元,新农合先后报销25000多元,他只在医院签个字就可以了。 “现在看病真省钱省事,我一个农民能有这样的待遇,做梦都想不到。 ”陈仁堂说。
像陈仁堂这样的农民,之所以能免去看病难、看病贵的烦恼,主要是得益于民生工程数字化的功劳。
霍邱新农合是全省率先建设数字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单位之一。从2009年开始,霍邱县新农合就与县、镇、村医疗单位乃至省内医院进行了联网结报,让霍邱百万农民看病就医费用实现网上结算。“过去到省里治疗费用报批十分费事,预先还要借很多钱,自从有了网上结算,每次去医院都不用带那么多钱了。 ”县城关镇患者老刘说。
为杜绝新农合服务中的漏洞,霍邱县相关部门还为所有患者建立了数字化公共卫生健康档案和诊疗服务档案,将百姓的计划免疫、健康指标、慢性病、诊疗、医院的病例信息资料等全部存储到系统里,县里新农合部门可以及时查阅患者的诊疗情况。
企业下岗工人刘国好告诉记者,7月份以来,腿脚不便的他每天都在老伴搀扶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输液、针灸、理疗,几个治疗项目做完,他只花了20多块钱。老刘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数字化诊疗不但方便就医,也减轻了患者就医费用的压力。 数字化服务也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据统计,2012年,霍邱县农民参合率达到百分之百。
民生工程“民主化”
霍邱冯井镇一个村修筑村级公路,工程结束验收时,村里的群众监督组认为不合格,县里有关部门鉴定后,认同群众的意见。结果,3公里多的不合格路段全部砸掉重修,施工方承担一切费用,相关责任人得到处理。
霍邱在实施民生工程中,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证了民生工程的有效实施,也促进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霍邱县财政局副局长、民生办主任王树平说,在实施道路改造、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中,如果没有群众的民主参与,仅靠职能部门去管理,难度大,且容易产生问题。近年来他们探索运用民主力量,让群众发挥主导作用,效果不错。
以民主的方式、民主的程序、民主的力量来解决民生难题,真心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好事,农民欢迎。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民生工程中百姓关注度较高的项目,为了做好这项民生工作,县里严格按照“五公开”进行阳光操作。要求各奖补项目必须由村委会主持召开群众或群众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方可上报,坚决制止不议事、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行为。项目验收时,按规定由村民组织的村质量监督小组进行验收,合格不合格,群众先说了算。县里还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广泛宣传,在媒体上公布监督电话、对村组干部进行培训、给群众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把政策、方法、标准等交给群众,以便群众随时监督。 2012年伊始,霍邱还围绕民生工程开展了“三询三查”活动,即通过询情于民,查群众的知情权是否落实;“询需于民”,查群众的选择权是否落实;询计于民,查群众的参与权是否落实。多形式、多途径的民主,让霍邱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政府、百姓、媒体“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记者张大鹏通讯员祁涛)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