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梅冈世居、安贞堂客家围屋风雨飘摇(图)

2013年09月26日 16: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王莉英

客家围屋木门雕镂精美。

  235年客家围屋风雨飘摇

  龙岗梅冈世居、安贞堂建于乾隆43年,如今年久失修,废品垃圾成堆

  清乾隆43年(公元1778年)开始建造的“梅冈世居”、“安贞堂”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坐落在龙岗街道杨梅冈村。由于缺乏保护,如今围屋墙皮剥落霉蛀,断瓦残垣,原住民早已不在,租户将收来的废品杂物堆放在此,破败和杂乱让老屋难以“喘息”。

  梅冈世居:掉皮霉蛀破墙开门

  近日,记者驾车寻访梅冈世居。由于在地图上查找一无所获,根据报料人提供的信息,记者将地点大致定位在杨梅冈。车行至龙岗街道福宁路,问路边行人可知“梅冈世居”,路人皆摇头。几经兜转,一个高耸的角楼映入眼帘,转至正门,门额石匾上书“梅冈世居”四个字。

梅冈世居外墙被破墙开门。

  梅冈世居由四面城墙环抱而成,占地7500平方米,房屋71间,墙用三合土(石灰、黄泥、沙)夯筑而成。由于年代已久,外墙多处掉皮发霉,门前月池也被铁丝网围住。走过石拱券门,几个赤膊男子坐在穿堂处打牌。围屋房间均已出租,电线在空中交织,斑驳的墙上被凿洞拉杆晾晒衣物,天井里的积水泛着幽幽绿光,雨后堂屋一地的青苔让人脚下打滑。

  据了解,清朝乾隆时期,从粤东兴宁、梅县一带迁徙到龙岗的赖氏开基祖先做生意致富后,于乾隆43年开始修建梅冈世居。目前世居为三堂两横加外围的布局,祠堂功能尚在,堂中对联上写着“光前俊德传家远,裕后鸿图寿久长。”两扇木门虽已掉漆但保存相对完好,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卉、宝瓶,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足。

  绕到围屋后堂,墙角堆放着住户捡来的废品。记者随后在围屋外转了转,发现有些住户为了方便,还在外墙上开了门,使原本围合式的宅子变成开放式。

  安贞堂:月租百余元租给收废品的

  安贞堂与梅冈世居同在杨梅冈村,相距不过200米,也是在乾隆43年开始建造的客家围屋,但毁损更为严重,有些内墙已经倒塌,通往祠堂的门则上了锁,里面荒草丛生。

  2006年,龙岗街道制定了老屋村管理暂行规定,其中第五条提到“严格准租条件,提高准租标准”,对于在老屋内从事垃圾、废品收集的,不能出租。但记者在安贞堂采访时发现,这条规定形同虚设。在围屋巷道上,记者不时被租户堆放的杂物和垃圾挡住去路。

  一名租户告诉记者,这里租住的都是四川人,以收废品为业,房租是每月100多元。像她租的这间屋大概有10多平方米,还有个阁楼。记者问下大雨时屋内是否漏水,她回答说,有点漏,但租金这么便宜,这点问题不算什么。

  龙岗社区:多次清理又回潮

  记者从龙岗社区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对于梅冈世居、安贞堂业主将房屋出租给收废品的,在卫生、管理、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社区也颇感“头疼”。

  据介绍,这两处围屋的产权明晰,业主众多。由于保护意识不足,业主未尽管理职责,租户存在将废品垃圾随意堆放、甚至乱搭建的行为,带来不少安全隐患。社区虽然联合城管、公安等部门组织过多次清理,但回潮现象严重。这位人士坦言,每遇台风暴雨天气,社区工作人员都很紧张,生怕老围屋发生坍塌伤人事故。

  梅冈世居和安贞堂是否已确定相应保护措施,该人士表示,目前还处在情况上报期,未明确具体办法。(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莉英 文/图)

  记者手记

  梅冈世居和安贞堂的现状,与许多客家围屋的命运相似,它们隐于乡间,缺乏保护,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面临消失的危险。深圳市文物鉴定所研究馆员彭全民认为,客家围屋是深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果任其自生自灭,实在可惜。但建筑又不同于其他文物,需要有人来住,要靠“人气”来养,否则衰败得更厉害。

  本报记者在台湾驻点采访期间,岛内发起“活化”老房子运动。政府将一些历史建筑接管,再经过一系列评审,甄选承租人进行运营。承租人在不改变建筑原貌的基础上,让老房子变身艺术展览空间、茶馆、咖啡座、民宿、皮革工作室、烘焙屋等。此外,每月还有志工义务对老房子的历史、建筑布局进行导览,“保护性开发”让老房子重现生机。

  每座围屋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也是客家先人开拓深圳的见证。面对古老的客家围屋日渐荒芜的境遇,政府部门应加快摸索出一条“保护+利用”的路径,让老房子焕发出新的生命。(王莉英)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