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拟以位于外高桥保税区内的外高桥保税区支行为基础,通过整合新区、临港地区的经营和业务资源组建自由贸易区分行。而该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升格为自由贸易区分行的申请已于近日提交,正等待监管机构的审批。”9月26日,交通银行总行副行长钱文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包括交通银行在内的8家中资银行已经正式向监管机构递交申请。与此同时,对于自贸区所带来的业务机遇,外资银行也相当积极。“虽然相关的细则没有出台,但交通银行会结合自身国际化和综合化的特点,利用自贸区相关政策,将境内外业务更好地整合起来。”钱文挥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称,“自贸区金融将迎来新的机遇,涉及到一批银行在里面开展业务,银行的离岸业务会得到发展,包括人民币跨境业务,还涉及到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
银行:为什么都爱自贸区金融
对于银行业而言,最重要的创新将集中在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以及离岸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试点上。随着境内外资金流动渠道的进一步打开,在岸离岸业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客户的选择余地将更为丰富,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也有了更大的组合空间。
上海自贸区获批建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意义,对整个上海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生态将产生重大影响,必将成为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也将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关人士透露,自贸区在深化金融改革方面将有重要举措。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表示,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上海市市长杨雄也证实,上海自贸区正在申请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而且这一改革方向不会因为短期的流动性变化、热钱流向的变化而改变。
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朱楹表示,作为银行,应积极贯彻国家战略,紧紧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所带来的金融改革机遇,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向改革创新要红利,围绕区内贸易、航运及物流仓储等行业的客户需求,着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推进业务结构优化,更好地服务上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程。
朱楹告诉记者,“对于银行业而言,最重要的创新将集中在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以及离岸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试点上。随着境内外资金流动渠道的进一步打开,在岸离岸业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客户的选择余地将更为丰富,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也有了更大的组合空间。”
在具体措施上,朱楹建议:一是资金结算类产品的创新。资本项目的开放和离岸账户的设立,将为银行资金结算操作提供更大的便利,使得银行在本外币、境内外现金管理平台等资金结算类产品上有更大的改进和创新空间。其次是融资类产品的创新。境内外资金渠道的打通,使得银行不仅可以在贸易融资业务上开展境内外联动,而且在资本项下,例如信贷资产转让等业务上也有望开展境内外合作,从而进一部扩大业务范围。此外,随着离岸金融的逐步开展,银行的客户来源和资金来源将更为国际化,银行自身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将被倒逼提升,特别是在办理境外客户信贷业务上,必然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另外,外币类电子商务业务可能呈现迅速增长。
资本账户的开放,被认为是国务院批复上海自贸区的最重要的内容。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自贸区也很可能采取分步骤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方式,比如先行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首先允许企业法人在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则暂不施行。
专家:一线放开,二线有效管住
区内银行除了可以开展区外银行的业务外,根据上海自贸区即将公布的实施细则,还将开展一系列改革试点
可以肯定的是,区内银行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也就是说只要没有说不能开展的业务,原则上区内银行都能试点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服务业改革主要是测试在没有国家托底和监管调控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与国际同业竞争中是否具有优势。”
陈波进一步分析:“因此,虽然国有大银行与浦发银行相比并不积极,但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他们也参与到了此次申请的队伍中。坦率地说,国有大银行才是真正需要进行‘压力’测试的对象。一直以来,国有大银行的市场化运作都是其发展的‘短板’,相比之下,像浦发银行这类机构更加市场化。一旦与国际金融机构展开竞争,国有大银行面对的挑战更大。可以想象,在此次上海自贸区改革过程中,国有大银行可能是被监管机构‘点名’要求‘换牌’。可是,他们没有动力但是有压力。”
陈波告诉记者:“区内银行除了可以开展区外银行的业务外,根据上海自贸区即将公布的实施细则,还将开展一系列改革试点,比如,借贷业务利率市场化试点,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对外资企业投融资业务等。具体试点内容还需等待具体实施细则的出台。”
“可以肯定的是,区内银行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也就是说只要没有说不能开展的业务,原则上区内银行都能试点。”陈波进一步指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做了大胆预测:“对于区内银行,可能主要关注三大机遇,一是自贸区将进一步扩大海外业务,比如,人民币离岸业务试点;二是新业务增长,无论实施细则最终涉及哪些方面,总会提出几项改革内容;再者,区内银行有机会打通国内与国际业务之间的通道。”
“任何一项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都会有风险。”朱宁认为,“关键是看监管机构的智慧和管理水平。目前,央行方面可能比较担心,在上海自贸区内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可能会减缓既定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银监会的角度,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存贷款套利空间;外资银行在区内的试点将打破市场准入和业务分类的相关规则。”
但是,在朱宁看来:“这些担忧和问题监管部门一定会想办法解决。”陈波则强调:“金融业不同于实体经济,很难将区内区外业务完全切断,一旦出现政策洼地和套利空间,监管与风控是关键。当然,这不能成为阻碍改革的借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对于上海自贸区内可能开展的各项改革,涉及投资、贸易、航运的部分应该进一步加快;涉及金融尤其是银行业改革,必须慎之又慎。我们可以考虑‘一线放开,二线有效管住’的模式,在机构准入上彻底放开,在业务内容和规模上加强管制。”
当然,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不能只是区内的改革,关键是如何将区内的经验传递到区外,推动和倒逼中国金融业整体改革。上述经济学家进一步建议,“可以通过设立人民币外汇账户打通离岸和在岸账户,当然,这里必须设置摩擦率,增加交易成本和税收。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可以进行动态规划,每半年评估一次风险。”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