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开展以来,门源回族自治县与共建单位密切配合,以“三个创新”,着力破解特困群众建房难、人畜混居环境差及村庄照明成本高等难题。
——“集中安置”解决特困群众无力建房问题。门源县东川镇却藏村在今年“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中,通过项目捆绑实施,投资42万元新建特困群众集中安置中心1处,总建筑面积216平方米,既解决了村内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有项目支持却无力建房的问题,又解决了村貌整体改造问题。中心建成后,其房屋所有权、调配权和管理权属村民委员会,入住人员享有房屋使用权。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入住中心后,原居住的旧庄廓拆除,宅基地仍归户主所有,平整后土地复耕或自愿流转,用于增加群众收入。
——“两区分离”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门源县针对示范村农户畜禽分户养殖,影响村庄卫生及农户生活环境等问题,积极推行农户生产区、生活区“两区分离”模式,将农户家中牲畜就进实施集中养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观。截至目前,已建成规模化养殖场10个,共计11820平方米;专业合作社及致富带头人组织群众自建集中养殖点4处,共计7920平方米。
——“光伏发电”降低村庄照明使用成本。共建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在充分调研论证,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科技部门,投资78万元为结对共建的门源县东川镇却藏村落实小型光伏发电站1座,配套80盏路灯,有效解决了示范村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据测算,若每村安装100盏路灯,使用小型光伏电站每盏路灯每年维修费用仅为40元,建设小型光伏电站比使用传统太阳能路灯每盏每年节约维修费用160元。(作者:辛勤 黄瑾辰)
共建札记
示范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
两年来,随着全省“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的深入开展,省委、省政府及各共建单位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路修了,树种了,厕改了,灯安了,村美了,民乐了,示范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示范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但是,建成的示范村后期管护却成为巩固活动成果的一项长期工作,是共建活动的重中之重,真正体现了示范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的思想。
这些天我们下乡调研共建活动时发现,不管是去年建成的还是今年新建的示范村,建立健全了长效管护机制的大部分示范村村庄面貌新颖如初,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完善齐全,后续产业初步发展,共建成果保持巩固状况较好。没有长效管护机制的示范村出现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反弹,粉饰的墙体脱落,村庄无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等问题,这说明要巩固我们的示范村建设成果,就必须建立健全示范村长效管护机制,真正做到示范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形成各自特色的长效管护机制。
各县乡镇村都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完善一系列长效管护机制来巩固提高示范村建设成果。如平安县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员制度,将保洁员报酬纳入县财政预算,形成了示范村建设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农户环境卫生“三包”制度、垃圾收集清运制度、“星级卫生文明户”评选奖励制度、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和考核奖励制度,形成了示范村建设的制度机制。而都兰县则通过集中部署、乡村联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加强示范村环境卫生管护,引导农牧民转变生活理念,大力培育发展后续产业,形成了“自我建设、自我管护、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享受”的管理运用模式。
通过管护人员的到位,管护制度的建立,管护资金的落实,管护措施的制定,后续产业的发展,我们的示范村建设成果将会得到极大巩固,极大提高,切实起到辐射引领作用。(作者:王星明)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