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申报内陆最大综合保税区 或升级为自贸区

2013年10月11日 13:47   来源:荆楚网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同一天,武汉新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透露,武汉新港将以阳逻、沌口、东西湖园区的“一区三园”模式,抱团申报建设武汉江北综合保税区。

  昨日,记者从武汉新港获悉,相关申报材料已送到省政府,由省政府上报国家海关总署。若获批,加上江南的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将拥有我国内陆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保税区,成为内陆航运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对外开放大平台。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自贸区。未来,武汉江北综合保税区和东湖综合保税区,能否升级为自贸区?

  自贸区“地基”已经打好

  8日,记者来到位于光谷流芳片区的武汉东湖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设在联检大楼一楼服务专区的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服务台,不时有人前来咨询。

  窗外,3台挖土机正在紧张施工。“在建的是一期物流仓库,建成后保税区的物流功能将大大提高。”武汉海关加工贸易管理处关员戴婷婷指着这片工地说。

  上海自贸区的挂牌,让综合保税区关注度明显提高。若武汉江北综合保税区能够获批,武汉将同时拥有两大内地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齐全的综合保税区。“武汉申报自贸区的‘地基’已经打好了。”接受记者采访时,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有些兴奋。

  按规划,上海自贸区包括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而武汉目前已有东湖综合保税区、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沌口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阳逻港已申报保税港区,功能和业态与上海自贸区相近。

  不过,从分布来看,上海自贸区内4个保税区地理区位紧邻,武汉的保税区横跨长江两岸,相对分散。秦尊文认为,这是武汉申请自贸区的不利因素。

  自贸区建设,金融改革被寄予厚望。截至目前,我省已有金融后台服务中心28家,数量与上海比肩。“新三板”、中小企业私募债我省首批纳入试点,区域性要素市场也在国内首批通过清理整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教授冀志斌认为,我省金融实力不断壮大,这将为申请自贸区增添重要砝码。

  口岸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上海自贸区刚成立,短时间内不可能有第二批试点城市,但武汉要早做准备1秦尊文建议,武汉进一步加强口岸建设,增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辐射力,吸引更多的出口加工类企业入驻,让保税园区“吃饱”。

  东湖综合保税区,在开放度、功能布局上,不亚于上海的几大保税区。戴婷婷认为,目前最紧迫的是要加大对加工贸易类龙头企业的引进。“自贸区也好,保税区也好,都是平台,需要装更多的内容。”她说。

  放眼国内,不乏龙头企业入驻保税区带动区域跨越式发展的例子。2009年,惠普将资金结算中心从新加坡迁往重庆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后,每年为重庆带来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结算。

  东湖综合保税区近日也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据悉,本月15日,省商务厅将组织东湖综合保税区等单位赴广交会招商。

  上海自贸区挂牌,要求海关监管模式与时俱进。上海海关在自贸区内对试点企业采用“先入区、后报关”模式。

  武汉海关通过开展无纸化通关、集中申报、分类查验等措施,力促贸易便利化。然而,与上海自贸区“境内关外”相比,武汉各大口岸仍在关内,货物卸船及运输难免要走常规海关监管程序,从制度上限制了通关速度。

  戴婷婷表示,自贸区是以企业诚信管理为基础的高效监管模式,目前,武汉海关已对经营单位为AA类且申报单位为B类及以上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实施较低比例的随机抽查,正在由管理货物向管理企业转变。

  “内地始终在追赶沿海。”省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陶君成表示,2008年,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设立,3年后,武汉有了东湖综合保税区,现在“自贸区”又来了,口岸建设跟不上政策节奏。目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出现与区外政策“倒挂”现象,出口加工区留不住加工贸易企业,产业聚合度不高。

  不过,观察人士表示,按照时下的改革推进模式,一旦试验成熟,国家就会尽快“复制”,缩短沿海与内陆的政策时间差。

  保税物流亟待继续发力

  武汉市济阳鸿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东湖综合保税区的物流企业,其负责人肖亮国表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短期内可能会对其他区域的保税物流造成冲击。

  “不过,我看好东湖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前景。”他笑着说。

  自贸区的发展离不开保税物流。发展保税物流,关键在单证、货物、资金“三流配合”。陶君成认为,单证流、资金流是同质的,可以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实现。而货物流是瓶颈,不可能用鼠标点击来完成。

  陶君成认为,武汉发展保税物流,“一区三园”需做到无缝对接,并要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等功能,引进跨国采购中心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加强多式联运节点建设。“由于联运节点建设跨‘条、块’,回报周期长、运营难度大,政府必须给政策立专项加以解决。”

  此外,武汉在物流成本与效率上也面临挑战。陶君成认为,自贸区将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货物“大进大出”,但武汉与沿海地区相比,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时间多一周,成本增加30%左右。

  不过,武汉发挥“祖国立交桥”的交通区位优势,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在江海直达、近洋航线、铁水联运等方面已密集破题,正向中部物流大枢纽迈进。

  截至9月底,武汉新港完成投资127.34亿元,同比增长10.62%;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1亿吨和61.78万标箱,同比增长12.4%和9.27%。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