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从农业粮仓煤矿基地到"四化"共同发力

2013年10月15日 13:25   来源:新安晚报   

  从农业粮仓煤矿基地到“四化”共同发力,试看皖北“破茧成蝶”——

  提到皖北,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望无垠的麦田和黑乎乎的煤矿。这里,是中国的大粮仓,也是华东的“工业粮仓”。不过近年来,随着安徽振兴皖北战略的发力,这片土地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皖北的代名词不再只有这两张“传统名片”,一个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轮驱动”的新兴经济板块正在崛起。

  工业化让农民进城工作安家

  “工业化、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是皖北地区欠发达的根本原因。”省委副秘书长、皖北办主任陈启涛这样说道。补好工业化、城镇化短板,才能推动皖北振兴。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皖北各市就开始践行“工业化‘牵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让农民进园区上班,在城市安家,这是近年来皖北各市共同的做法。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纽带,以人口为支撑,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眼下,皖北吸引了百丽鞋城、中科院云计算(宿州)产业园、海尔等一批知名工业企业的入驻,也再造了一批皖北新城。

  农业现代化让产业结构升级

  在传统的农业沃土上,现代工业文明“新枝”的发芽长大,不仅带来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更催生出传统农业发展路径的深刻变化。在宿马工业园区内,有一个占地1.2万亩的新型农业示范园,兼具现代农业种植、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高附加值再生产等新型农业功能。目前,园区吸引了总计1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70亿元。未来,这里将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

  皖北地区稳定而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能力,让众多农副产品深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爱上了这里。目前,皖北地区已有近2000户农产品加工企业。

  信息化为皖北腾飞插上翅膀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四化同步”,要求同步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将皖北打造成安徽崛起增长极。信息化作为皖北振兴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被写进了政府规划。安徽省区域经济专家程必定表示,一方面,信息化作为一种先进技术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广泛运用,既提高了“三化”的发展水平,又加深了“三化”同步协调发展的联系;另一方面,信息化已衍生出大产业,成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的发展引擎。信息化后来居上,“三化”成为“四化”动车组。

  “现在,皖北到了‘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时间点。皖北要腾飞,必须要插上信息化这对翅膀!”采访中,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都表达了这一共同心声。(记者 郁宗菊)

  三个故事

  工业化:在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的一个车间里,工人朱峰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这个鞋城的建成,结束了他和妻子常年在外漂泊打工的日子。而且夫妻俩的工资加在一起,和在江浙打工差不了多少。“准备再攒两年钱,就在这附近买房子了。”

  农业现代化:“以前小麦进厂,只生产面粉、面条之类的初级加工品……”宿州皖神面制品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潘家印告诉记者,现在小麦进厂被“吃干榨尽”,不仅生产出农产品,还能制成沼气发电。项目建成以前,1吨小麦只能赚二三十元;现在经过深加工,则能超过100元。

  信息化:轻轻点击鼠标,或者手指在手机上滑动一下,就能掌握蔬菜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还能自动给蔬菜浇水,让大棚通风。最近,淮北市首个农业物联网在濉溪县五铺农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