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取暖用热量“冬”后算账

2013年10月28日 17:22   来源:北京日报   和冠欣

 

  日前,在新怡家园小区,热力公司的师傅正在调试刚刚安装好的供热管道仪表,这些仪表在小区供暖热计量改造当中起到了重要的计量功能。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居住小区赶在供暖季前完成了热计量改造,居民家客厅里也装上了可以查询用热量的温控面板,可自家的用热量到底怎么算?和住在崇文门新怡家园的陈女士一样,今年已经完成热计量改造的千家万户,在供暖季来临之际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我们进行小区热计量改造采用的是‘通断时间面积法’。”京能集团下属北京热力日前回应,在为期4个月的供暖季里,居民在自家温控面板上只能先查到累计用热时间,等供暖季结束后,这个以小时、分钟为单位的“用热时间”,才能被换算为以千瓦时、吉焦为单位的“用热量”,最终算出居民的供暖费。

  总量按楼计 缴费分户摊

  月初入户安装时,北京热力的技术人员范春耕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搞定了陈女士家里的温控面板。在入户门边墙上,这个形如办公楼中央空调温控器的小玩意儿,紧挨着她家的楼宇电话,上面可以显示供暖时屋里需要调节的温度和累计向她家供热的时间。

  小区里暖气试水,温控面板也跟着亮了,找到了正在小区里巡视试水情况的范春耕,陈女士一定要弄清楚:这“供热时间”怎样才能换算成将会被用作缴费依据的“供热量”。

  范春耕介绍,北京热力采用的“通断时间面积法”,是在每栋住宅楼下的采暖入口安装一个热量总表,计量整栋楼的采暖耗热量。同时,以楼内每户居民单独供暖管道里的通水时间为依据,记录和统计各家各户通水的接通时间,按照各户的累积接通时间结合供热面积分摊整栋建筑的总热量。未来热计量供暖季结束后,楼内所有住户再根据分摊的热量缴费。

  “简单来说,住宅的供热计量实行‘楼栋计量、按户分摊’的方式。”看陈女士没完全理解,他详细解释说,楼栋总表的计量单位是热量(千瓦时、吉焦),而住户家里的时间计量靠“时分秒”。两个单位要“统一”,就只能依靠每家每户供热计量时间的不同来“分摊”。

  不能分屋控温美中不足

  “居民家里的温控面板其实相当于一个遥控器,真正的接收执行器件在这儿呢。”范春耕说着,打开了新怡家园8号楼楼梯间的热力管道井,一个“收音机”紧贴着入户的供热上水管,黄色指示灯不停闪烁。

  跟收音机一样,执行器的顶部也有一根天线,接收居民在屋内发出的调温指令。

  记者注意到,执行器上5个不停闪烁的指示灯依次代表电源、通信、阀门、金额、故障这5个项目。范春耕指着“阀门”指示灯说,它可是用“通断法”计量热量的关键部位,“室温高了,热力管道上的供热阀门会自动调小,减少流入该用户家里的水流。”

  这个供暖季里,北京热力可以保证用户家里的暖气“烧”到18至23摄氏度,不过,与国家规定许可的另外几种热计量改造方法相比,“通断法”设备比较明显的不足在于,无法分居室测量、控制室温,只能在靠近户门的固定位置测量屋内的“平均温度”。

  为此,一些已经完成热计量改造的小区居民建议,供暖部门未来可以将热计量方式改造得更加科学人性化,不但可以让用热居民随时检查自家用热是否够节约,如果还不够节约,可以立即调整热计量设备加以改进。

  算账

  今年供暖季结束,假如陈女士家所在楼栋总用热1000吉焦,楼里共有10户人家,大家的供热时长总计20000小时,而陈女士家供热时间为1000小时,占到全楼的5%。那么,她家的计量热量则被换算为1000吉焦的5%,即50吉焦,之后再乘以计热单价(44.45元/吉焦),便可算出她家的计量热价为2222.5元,再加上基础热价720元(12元/建筑平方米乘以60平方米),为实际供暖费2942.5元。

  释惑

  (一)为什么大规模推广“通断法”?

  除了“通断法”,本市其他热计量改造工程中还可以见到“户用热量表法”,就是在供暖用户家中加装一块热计量表,直接记录该用户在供暖季中实际使用的热量,同时,用户家中每个房间的散热器还可以加装控温阀门。北京热力表示,因为四五十摄氏度的热水即使进入居民楼后,也会在管道中发生热量损耗,因此采用“通断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出楼内居民的用热总量,同时,由于“通断法”施工工人只需进入居民家里几分钟安装温控面板,而无需改装每间屋里的散热器阀门,在几种热计量改造方式中,对居民生活影响最小。 (二)白天关掉暖气不一定就节能?

  如果居民打算进一步节能,还可以在早上出家门前和晚上进家门后分别设定温度,家里没人时可以把室温调得低一些。技术人员提醒,一些居民“白天关掉暖气、晚上回家再开”做法并不一定节能,因为白天不开暖气会导致室温骤降,晚上开暖气后室温“爬坡”的过程会十分艰难,相对拉长供热时间,致使温控面板上的“走字儿”大量增加。 本报记者 刘宇鑫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