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人在花桥的"候鸟"生活:已经很有上海味道了

2013年10月31日 09:28   来源:东方网   徐运张昱欣

  据《新闻晨报》报道,这两年,昆山的花桥俨然成了"小上海"--那里上海话是半官方语言,上海的阿姨爷叔依然在按照上海的生活方式过日子,有些固话是021开头。随着轨交11号线花桥站的开通,更多上海人还会继续涌入花桥。

  那么,有多少人在花桥买房?住在花桥养老的上海人有多少?记者昨天咨询了昆山市和花桥镇相关部门,均未得到明确答复。不过从开发商的统计可略见一斑。根据绿地集团统计,花桥各项目共售出约2.3万套,其中约90%购房者来自上海。10月19日开盘的万科某楼盘,截至昨天已销售1500套,其中约80%是上海客户。

  样本1

  平日在花桥,周末回上海

  “这里怎么像上海一样?”

  10点半,轨交中山公园站3号口外的马路上停着几辆花桥绿地21城社区的大巴。在这个总规模号称有两个静安区那么大的超大社区,上海人是业主的“大头”。

  赵阿姨和老公手上提着一箱水果和一袋“清美”豆浆上了车。5分钟后,大巴的半数座位已坐满。在这辆开往昆山花桥的大巴上,上海话是“通用语言”,除了司机,几乎人人都在说上海话。如果要统计这一车人的平均年龄,估计得超过50岁。“45分钟就到了,而且好送到侬小区门口,但你得是社区居民。”赵阿姨说:“买我们小区房子的也有不少年轻人,很多是在嘉定特别是安亭上班的。不过大部分还是像我们这样年纪的。”

  赵阿姨家毗邻花桥最热闹的易买得超市,人气很旺。“我儿子每趟来看我,都会说‘这里怎么像上海一样?’”的确,购物中心、电影院、银行、公交站……空气中还总是弥漫着上海话。

  赵阿姨夫妇4年前在花桥买的房,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他们并非周一到周五在上海,周末过去“度假”,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现在已到了“来去自由”的境界。在她看来,花桥这两年人气旺了很多,小区里面却还是很安静,“住着挺舒服,买菜、健身都有地方。”

  样本2

  “物质账”好算,“精神账”难算

  电费优惠,上海交通卡打六折

  衣食住行,来花桥要算的第一笔账自然是房价。上海人到花桥买房早在2005-2006年,当时房价仅3000元/平方米左右,2008-2009年涨到七八千,仍比上海市区便宜很多,当时也形成了第一波上海人买花桥房的高潮。

  大多数上海人还发现,花桥的生活成本也“蛮实惠额”。这一点,吴阿婆深有体会。“我2008年搬来时充了500元水费,现在都没用完。”特别是电价,上海半价优惠是晚上十点到次日早上六点,昆山是晚上九点至次日早上八点,勤俭持家的人不用天蒙蒙亮就开洗衣机了。更吸引人的是,一些楼盘固话、手机是“上海标准”。“阿拉屋里厢固话就是021开头的,打手机也不收漫游费。”吴阿婆说:“交通费也便宜,乘公交车刷上海交通卡,打六折,最便宜仅六角。”

  但是,吴阿婆住的小区离繁华区域有点远,“住户大概只有三分之一,蛮冷清的”。陪她走进小区,除了房子还是房子,也没看到老年人健身、遛狗、聊天等在上海常见的场景。对于吴阿婆来说,这种寂寞未必真是种清福——子女不在身边,听不到居委会大妈的唠叨,看不到电视里柏阿姨、阿庆讲的家长里短,生活似乎少了些什么。悠闲和寂寞,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