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试行)》倡导
●新建住宅区户外步行通道应实施人车分流,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
●轨交站应设无障碍通道,至少一个出入口设轮椅升降设备
●商场、超市、展馆、剧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出入通道应配备平缓坡道
●建筑物内外设醒目的通行指示牌,大片玻璃门窗处应有警示标志
●电梯按钮、座椅休息、饮水处的高度设计应考虑到坐轮椅老年人
●公共厕所宜配呼救电铃或同类功能设备,以备发生意外时求救
●人行道绿灯时长应保证安全过街,符合条件安装听觉信号装置
●市区设计6车道及以上道路,人行横道中央宜设二次过街安全岛
●公共绿地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设防滑设施、扶手、踏步、座椅等
●公共场所合理设公共休息区,满足老年人享受阳光、遮风挡雨要求
上海正在逐步打造老年人的宜居城市。记者昨天了解到,上海市老龄办最新制定了《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试行)》,倡导自然环境,从城市交通、住宅设施等各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户外空间和公共环境。今年起本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将有40个社区首批开展探索。
上海是全国开展创建“老年友好城市(城区)”和“老年宜居社区”试点最多的城市,杨浦、长宁、浦东新区等区已先后列入国家级“老年友好城区”试点地区。长宁区为全区老年人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为65岁以上未纳保老人提供生活补贴,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家庭医生”,帮助90岁以上老人实现居家养老全覆盖,使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有较大提高。杨浦区老年人比较集中,重点打造了社区老年人的关爱支持体系,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工作。
除此以外,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市第一的静安区,正在按照联合国卫生组织的“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标准来打造老年友好城区,从小区、医院、公园绿地、菜场超市、学校、影院戏院等方面,方便老人以及各种年龄层次的市民。
今年起,本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扩大试点,40个社区首批开展探索。在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也将有规可依。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上海老年人越来越多,2015年末上海60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将占户籍人口的三成。为应对城市人口迅速老龄化局面,针对更多老年人选择在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情况,《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试行)》出炉,倡导各方面都能从细节上为老年人着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宜居生活]
这两年,昆山的花桥俨然成了“小上海”——那里上海话是半官方语言,上海的阿姨爷叔依然在按照上海的生活方式过日子,有些固话是021开头。随着轨交11号线花桥站的开通,更多上海人还会继续涌入花桥。
那么,有多少人在花桥买房?住在花桥养老的上海人有多少?记者昨天咨询了昆山市和花桥镇相关部门,均未得到明确答复。不过从开发商的统计可略见一斑。根据绿地集团统计,花桥各项目共售出约2.3万套,其中约90%购房者来自上海。10月19日开盘的万科某楼盘,截至昨天已销售1500套,其中约80%是上海客户。(新闻晨报)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