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谭 进摄
11月1日至4日,以“创新驱动、低碳引领”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在浙江省义乌市举行。创新、低碳、环保等,成为今年我国东部各地发展的主题词。
在东部沿海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中,除天津、福建、海南3省市,其他省份GDP增速均未超过10%;
天津与贵州以12.6%并列第一;
北京、上海GDP增速均仅为7.7%,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均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公布了前3季度的GDP等经济数据。记者梳理各地数据后发现,各地经济前3季度呈现前低后高、稳中有进、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分区域看,经济增速“东慢西快”的格局仍然存在,但东部省份结构调整已渐显成效,中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则明显加快。
东部着力转型 发展质量提升
前3季度,GDP增速大体仍呈现“东低西高”特点。在东部沿海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中,除天津、福建、海南3省市,其他省份GDP增速均未超过10%。东部地区经济增速适当放缓,一方面与各省份经济体量大、基数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各省份主动调低增长预期目标、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密不可分。比如,上海市主要负责人在谈到上海前3季度增长“只有7.7%”时就表示,“上海的经济增长已经很好了,不能再高了”,“今后要把精力放在创新和转型上”。
为了给转方式、调结构留出足够空间,东部各省份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着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样既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也有助于发展服务业和建设生态文明。以北京、上海为例,虽然GDP增速均仅为7.7%,但两市前3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均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
此外,东部地区还有许多发展亮点。从增速看,天津以12.6%与贵州并列全国第一。从总量看,广东省GDP以44471.5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GDP以41934.3亿元紧随其后,且江苏前3季度的GDP增速比广东快1.1个百分点,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中西部仍处高位 城镇化空间大
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不断增强。前3季度,中西部地区GDP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贵州以12.6%与天津并列全国第一,重庆、云南则分别以12.4%、12.1%位列全国第三和第四位,许多中西部地区省份都实现两位数增长。
前3季度,中部地区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4%。西部地区该指标同比增长也达23%,增速较快的西藏、贵州分别增长33.3%和29.6%。这说明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领域投资进展良好,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增强。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比如,青海出台了支持进出口的18条措施,前3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5.3%。广西利用边境贸易优势,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80.4%。
部分行业应警惕过度投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阻碍经济继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前3季度,在国际经济复苏态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形势不容乐观。其中,西部地区出口同比增长14.3%,增速同比回落达29.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出口同比增长17.3%,增速也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出口同比增长也只有6.8%。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加大等因素影响,中西部省份普遍面临工业增速趋缓、企业效益下降的问题。比如云南工业增速逐季减缓,前3季度重工业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2.9个百分点。此外,部分省份因企业利润增长走低而造成的工业投资减缓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居民收入尚无明显增长,出口受国际市场影响的环境下,部分省份若要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投资或将再次成为短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选择。截至9月底,福建省共有3642个项目纳入全省三维项目跟踪管理系统,总投资约3.95万亿元。此类大规模投资计划,引发社会对于地方融资和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此外,重点投资领域应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结构相符合,避免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度投入,为调整经济结构预留充足的空间。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