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资研发中心全国最多 已有363家开放效应初显

2013年11月14日 09:46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13上海外资研发中心论坛上获悉,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内地吸引外资研发中心最多的城市,截至10月底,共有外资研发中心363家。开放效应进一步显现,在沪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能级提升的同时,功能正逐步发生“质变”,逐步由产品本地化、应用技术研究,发展到更高水准的基础性研发、全球研发,它们在促进上海产业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9月底,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36家、投资性公司279家。其中,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3家,亚太区总部10家,新设投资性公司14家,研发中心11家,包括美国默沙东公司地区总部、英国石油地区总部、通用磨坊研发中心、壳牌研发中心等。10月、11月,又有赢创工业集团研发中心、康宁中国研发中心相继开业。

  与外资研发中心初到中国时的功能不同,如今在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在整个跨国公司的科研创新体系中,担当的不再是配角,做的工作也不是产品技术的应用和本地化那么简单。上周刚刚在上海落成的康宁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国研发中心所做的研究项目,与在美国的科研团队是一起合作的,最新一项用于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的研发项目,不仅适合于中国市场,而且产品也将卖到国外去。英特尔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在研发方面,跨国企业不是冲着低成本到中国来的,而是为了更加靠近市场,根据这里用户的需求开展研发。

  与此同时,进入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也成了推动上海创新转型的科研梯队中的一支中坚力量,他们与本地科研工作者的合作日渐频繁、紧密。比如,GE中国研发中心与长海医院合作,开发基于内窥镜超声的先进成像算法,致力于慢性胰腺病早期诊断研究;康宁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立联合实验室,支持未来产品的开发。康宁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说,“国内的科研基础很扎实,在创新方面则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的一些理念。”不过,在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还有更进一步的希望,就是在申请承担国家级技术研发课题时,能像本土企业的科研机构一样被一视同仁。

  据悉,在去年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外资研发中心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今年,市商务委、市财政、上海海关、上海国税局又发出《2013年度通过享受采购设备税收政策资格认定与复审的外资研发中心名单公告》,使这些外资研发中心在进口研发所需设备时增值税难以抵扣的问题得以化解。通过资格认定审核的企业有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等5家,通过资格复审的企业有埃克森美孚亚太研发等5家。

  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与市科委等密切配合,共同支持更多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并支持在沪外资研发中心与上海企业开展更高层次的战略合作,探索外资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项颖知)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