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昌都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山坡逐渐褪去华丽的“绿衣”。然而,在察雅县吉塘镇,村民房前屋后栽种的各种果树枝繁叶茂,喂养的藏鸡藏猪穿梭其间,四处觅食,侍弄花草瓜果的工人们在温室大棚里忙得热火朝天。
近年来,察雅县紧紧围绕“培育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发展思路,按照“一县一特色、一县一龙头、一县一基地”的要求,通过政府扶持、项目投资、招商引资等形式,组建了吉康种植养殖公司和藏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有力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思路转变,开启新天地
早在2002年,吉塘镇就以“公司+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成立种植养殖公司,开辟了200亩种植园,一方面通过租用土地向群众支付租金,另一方面引导群众到种植基地打工,挣工资、学技术。
挣到钱的吉塘群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现代化生态观光农业逐渐进入他们的视野。“顾虑还是有的,因为我们不是特别了解这个新事物。”群众片多说,“但是,有了以前的经验,我们还是愿意尝试一番。”
针对部分群众对现代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察雅县组成由联系点县级领导带队的宣讲组,深入群众,引导群众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经济效益。
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察雅县组织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到四川、重庆等地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参观学习,使之亲身感受到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到了四川我才知道,原来蔬菜可以这样种,既美观又环保。”村民曲西逢人就说他在内地见到的无土栽培技术。
“在吉塘镇规划经济林种植区域和蔬菜种植区域,并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种植面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和区域优势,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现代生态农业。”吉塘镇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着自己的科学规划。
科技兴农,打造生态“聚宝盆”
“科技致富”的种子,在吉塘镇早已生根发芽。“多学技术,多学知识。”是镇里的年轻人形成的普遍共识。通过多种形式,察雅县鼓励企业从内地引进樱桃、枇杷、树上干杏等进行试验种植。试种成功后,将在全县气候条件较好的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在建设藏东核桃经济林基地之际,察雅县还积极引导吉康种植养殖公司发展培育本地优质核桃苗和其他经济林苗木。以藏鸡藏猪生态养殖和无公害优质水果蔬菜等绿色农产品种植为契机,逐步壮大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基地建设,学习种植养殖技术,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2013年4月,昌都地区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落户吉塘镇雪通村,种植脱毒马铃薯180亩,将惠及该村38户、192名农牧民群众。据介绍,目前,种苗长势良好,预计能为当地群众增收8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多元。
登多是第一批把土地租给公司,同时到果园打工的吉塘群众。如今,他已成了基地里的熟练技术工人。“在农业基地里,我学到了果树种植、家畜养殖等技术,打算跟大家一起搞现代化生态观光农业。”
在大力发展现代化生态观光农业的同时,察雅县还充分利用温泉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洗浴、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五位一体”的吉塘康巴文化国际旅游示范区,做大生态“聚宝盆”。
积极参与,共享发展红利
发展现代化生态观光农业,土地是关键。如何让土地资源合理有序流转,成了吉塘镇的首要问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当地群众出租土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将土地进行流转,在解决企业发展用地问题的同时,农民群众也共享项目运营收益。
据了解,每年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分红40万元,光土地出租一项,吉塘镇人均年纯收入就由原来的3900元增加到现在的5696元。
据统计,在吉康种植养殖公司和藏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群众通过在公司投工投劳,实现了长期就业,两年现金收入达到482万元。在公司、园区的带动下,全镇运输、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