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自住型商品房有望成为抑制房价攀升的利器
■本报见习记者 乔誌东
“虽然年内前10个月的市场成交额创同期历史新高,但10月份单月的市场成交量与9月份相比明显出现了下滑,成交量集中在低价项目,市场因为北京‘新七条’政策逐渐开始出现局部观望。”昨日,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年内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签约套数为75481套,成交均价23177元/平方米,总成交额突破了2069亿元,比2012年同期的1809亿元上涨了14.3%。全年成交额有望突破2009年的历史最高纪录2509亿元。
“市场很难再出现高速上涨。”针对这一情况,张大伟称,在住房成交量放缓的时候,价格涨幅必然被抑制,不太可能加速上涨,此时市场买卖双方均出现观望预期,从2012年初开始,北京房价已经连续上涨超过20个月。此外,北京发布的“双七条”政策对缓解刚需的恐慌心里逐渐起到影响。对于当下的房价,刚需入市已经吃力,“双七条”中7万套的刚需住宅入市预期会逐渐随着土地供应的增加而增加,从而缓解市场对供需紧张的担忧。
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的信息,11月11日北京南部的大兴区成交了三块配建自住型商品房地块,其中的一个买家是华远地产的子公司,销售限价为9500元/平方米。此前,保利地产和首开股份联手于11月4日拍得了朝阳区配建自住商品房的首个地块,至此北京已成交11宗配建自住型商品房地块,并对外公布了首批自住型商品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张大伟强调,如果7万套自住型商品房能够切实落地并惠及目标人群,那么有可能额外增加部分原本无意购房人群进入购房市场。对于当下高房价而言,30%的价格差距,可能会导致现在商品房市场需求中的50%-60%的潜在购买力离开当下的商品房市场,转而等待该限价房源。从已经供应的土地中可以看到,这部分房源不仅是刚需市场,还有部分属于改善户型供应。
业内人士称,自住型商品房的效果恐有限,可能反而会滋生更多寻租的土壤。亚太城市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表示,自住型商品房的准入门槛低,再加上比普通商品房低百分之三十的价格,必然会吸引大批有购房需求的民众涌入。一旦正式推出,竞争压力很可能会超过经适房与两限房,腐败和寻租空间也会更大。
“北京后期即将出台的限房价竞地价每年两万套的供应量,以及其他可能出台的长效机制将会在四季度逐渐出台,这些措施有望可以逐渐抑制房价的上涨幅度。”张大伟表示。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