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郑州市农业南路、商都路交叉口某小区的陈先生说,从2009年搬到新家,眼见着小区里停车越来越难,小区外马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真不敢想象,再发展5年,车怎么停?
和陈先生一样有着停车难苦恼的市民越来越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郑州市近年来的新建楼盘,一方面是停车难问题日益加剧,另一方面是相关部门对此失之监管。停车位先天不足的“硬伤”究竟该怎么办?
车位紧缺
住在郑州市郑东新区聚源路某小区的王先生,每到下班时间就急忙开车回家,他说晚上8点之后就很难在小区里找到停车位,真让人头疼。
在东风东路与九如路交会处的小区,农业东路与众意西路交会处的小区,九如路与天赋路交会处的小区等新建小区门前,大批车辆停在马路上,小区门前的公共道路俨然成了停车场。
据了解,郑东新区的龙腾盛世、盛世年华等小区和郑州北区一些新建小区的停车位数量都不到居民户数的一半,有的小区甚至是三四户共有一个停车位。小区在建设过程中规划的停车位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预计今年年底郑州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130万辆。目前,郑州市区现有公共机动车停车场1000多个,公共停车位12万多个,在不计外来车辆进入的情况下,六成以上的私家车根本就没有停车位。
开发商不完成停车位建设,却把包袱甩给了社会。
郑州市丰庆路一个小区的物业经理张先生介绍,小区建成时地下车位320多个,地面车位95个,从2009年小区开始入住至今,已经有2200多住户,小区内无法停车,每天有1000多辆车“露宿”街头。车主们经常抱怨:停在道路上无人看管的汽车被破坏、被盗、被贴罚单早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在一些新建楼盘,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不到10平方米的一个车位,甚至卖出了20万元到30多万元的价格,令业主无可奈何。
矛盾频发
业主在小区遭遇停车难的同时,也衍生出同物业管理者的诸多矛盾。
家住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业主肖先生说,小区规划的地下车位1000个,地面停车位约500个,因为地下车库部分产权属于开发商,部分属于人防工程,开发商对地下车位只售不租,业主普遍不愿意购买价格偏高的停车位,以致空空如也的地下停车场和小区周边拥挤不堪停满车辆的道路形成鲜明对比。
郑州市二七区法院法官齐珂说,《房地产管理法》第37条第六项明确规定:“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开发商没有地下车位的权属证书,在出售给业主后,业主也无法取得权属证书,业主的权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最终的结果是买车位业主在新的政策法规出台后,车位和金钱两空。因此,开发商销售地下车位是违反禁止性法律规定的。业主买或者是不买车位,都将陷入两难境地。
物业管理混乱也致使业主抱怨增多。有的物业公司没有备案就收取停车费,将小区停车位转包给停车公司,单方面提高停车费;有的私自将小区绿地、道路改建停车位,强行收费,导致双方矛盾频发。在记者采访的20多家小区里,17家小区存在以上一种或多种违规问题。
失之监管
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施行的《郑州市停车配建指标试行规定》要求,商品住宅每百平方米得建0.8~1个车位,政策性保障房每百平方米得建0.5~0.7个车位,这个标准即使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也属于偏低。
停车位配建标准落后,缺乏前瞻性,使得停车位建设远远赶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换句话说,刚刚建成的小区,停车位就已经明显不足,更别说未来还能有多少发展的空间了。
2012年8月,郑州市出台《郑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要求住宅建筑机动车停车位应该按照不少于1车位/户的标准配建,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30平方米的户型按照不少于2车位/户的标准配建。公租房应按照每户0.5个泊位进行配建。此标准还对地面停放机动车进行严格限制,要求停车位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面停车泊位数占泊位总数的比例不宜大于10%。
新标准出台时曾引得一阵好评,但是从一年多的运行来看,新楼盘依旧没有太大的改观。郑州市停车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说,停车位的配建,从数字的对比上看,体现出了一定的预见性,但是因为开发商的回报率低,除别墅等高档住宅区以外,新建楼盘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远远没有达到相应的车位配建比例。记者了解到,有的开发商不愿意兑现已经通过的项目规划,百般寻找借口,一再推迟开工时间,和主管部门讨价还价,千方百计减少车位数量。
即使是楼盘建成后业主入住,也没有相关部门对停车位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管,更无从谈起对开发商的处罚和增加停车位的补救措施。
应对之策
停车难、行车难,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众多城市病的一个缩影,它反映的是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发展进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重视不够,估计不足,应对措施考虑不周全。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先生认为,针对新建小区停车难的现象,政府最好使用强制手段,对现有的居住区进行一次普查,凡是没有按照规划配建或配套停车场的,应该给以严罚,限期补建或者与其他单位联建;政府部门还应该针对在建小区进行一次政策宣讲,督促开发商严格执行规划配建,避免增加新的停车难问题小区。同时,管理部门还应该根据各区现状,制定土地、资金补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立体、地下等公共停车场,争取弥补停车位的不足。在公共道路上,职能部门要考虑制定灵活的政策,在不影响行车通畅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路面停车的限制,如分时段、分区域开放行车道路的停车,避免车主乱停乱放导致更多的堵塞和混乱,缓解因停车位供需严重失衡带来的矛盾。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