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来袭易成常态 城市如何告别“雪患”
从16日开始的一场暴雪天气席卷东北多地。在吉林、黑龙江等地,暴雪造成城市交通运行缓慢,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关闭,城市进入了“慢动作”运行模式。专家表示,应制定更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雪患”。
城市变慢 生活面临考验
暴雪中的城市,“慢动作”随处可见。记者在长春市同志街、人民大街、自由大路等主要街路看到,路上车辆行驶缓慢,数量也明显减少。人满为患的公交车缓慢“磨蹭”在路面上,出租车更是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局面。
由于连日降雪,东北高速公路部分关闭,国道、省道运行也受到阻碍。受此影响,蔬菜水果等价格出现了临时性上涨,记者从长春市永昌蔬菜市场等地了解到,从暴雪第一天开始,部分蔬菜批发价格就上涨了20%左右。“这么大的雪,菜价肯定涨,但涨个‘块八毛’的还行,要是翻倍涨就得少吃叶菜了。”长春市民赵淑兰告诉记者。
连日暴雪给商家带来了不小影响,记者在长春市一些大型购物场所走访时发现,同时段的顾客数量锐减,一些沿街商铺更是门可罗雀。
大雪也让快递变成了“慢递”,由于暴雪正赶上“双十一”带来的快递投送高峰,不少快递点都出现了快递积压、投送速度打折的情况。在长春市新华路某快递配送点,快件无法按正常速度投送,大量快件积压在配送点内,连后勤办公室也成了临时仓库。
清雪困难 存在多重障碍
积雪得不到及时清理是城市运行变慢的“罪魁祸首”之一,连日大量积雪为城市清雪带来了难题。记者从长春市环卫部门了解到,暴雪来临后,长春市1.4万余名环卫工人全员上阵,截至19日,全市已经累计投入环卫工人4万余人次上街清雪,动用机械数百台。
目前长春市采取“机械清雪为主、人工清雪为辅”的清雪方式,虽然清雪投入较大,但清雪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记者走访长春市部分清雪作业路段发现,人手短缺、机械作业条件受限等问题成为限制清雪进度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长春市朝阳区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处永昌大队负责区域看到,该区域内居民聚集,并且窄路窄巷较多,该大队拥有的8台清雪机械无法进入作业。目前长春市不少路段道路情况复杂,清雪机械无从下手,只能依靠人工清理。
路边停放的车辆也成了影响清雪效率的重要原因。在路边进行清雪作业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些车辆,清雪机械一遍就可以把道路积雪清理完。由于不敢碰到这些车辆,清雪时只能由人工绕着车辆清理。“有时候车主把车上的雪扫到已经清理完的路面上,害得我们经常要重复清理路面。”一名环卫工人说。
虽然政府部门、社区号召沿街商铺等实行“门前三包”,但仅有少部分商铺能够做到主动清雪。为及时清雪,长春市部分社会组织号召市民主动义务扫雪,虽有部分市民相应,但受制于活动规模和影响力效果平平。
困局待解 亟须科学规划
不仅是暴雪,洪涝、雾霾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都会给城市运行带来很大困扰。吉林大学退休教授、国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专家杨学祥认为,目前地球气候已进入一个特殊周期,与我国1958-1961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非常相似,气候已步入低温冷冻灾害链,低温冻害频发,类似近日东北大雪这样的极端天气会更多显现。
面对可能变成常态的暴雪等极端天气给城市带来的困扰,专家认为,目前中国许多城市停留在“颜色预警”阶段,及时有效的应急预案并未很好实施。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创设计师刘牧其表示,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清雪效果相比,目前东北地区少数主干道清雪相对及时,但不少非主干道积雪得不到快速有效清理。
据了解,欧美许多国家城市管理部门都把冬季道路除雪防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每年除雪防滑的费用占总道路维护费用近两成。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的清雪除冰机械化率还没有达到理想程度,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机械化程度的空间还很大。
专家同时建议,应在降雪频发的大中型城市设立专门的“冬季服务中心”,规定相应职能,全年常态化运行,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对付强降雪的准备,而且要不断检查公路的可行驶性并随时获取一定时间段的天气信息,提升整体统筹层次,及时应对城市雪患。
此外,刘牧其认为,我国还应吸收国外经验,对城市区域内积雪路段进行条块化分割,用法律规定条块内负责单位以及人员,把清雪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避免盲目组织全民清雪带来的隐患。(刘硕、段续、郭翔、王猛)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