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出炉 欲推城际客运公交化

2013年11月19日 00:00   来源:合肥晚报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城际客运公交化让出行“变绿”,道路、公园、车站将用上更多光伏照明,引导创建万个低碳生活家庭……昨日,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已经正式出炉,今后应对全球温室效应、打造低碳安徽将更加有针对性,规划中合肥作为全省的经济社会中心,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将有更多的事要做。

  试点城际客运公交化

  《规划》提出,在交通运输领域,要依托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内的中心城市,准备选择若干条客运线路开展城际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试点工程。

  在建筑领域,“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节能建筑2亿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8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划》提出,要实施清洁能源发展工程,到2015年,全省新增天然气管道2200公里,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新增管输能力100亿立方米,总能力达到150 亿立方米;开展3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重点项目,实现装机规模300兆瓦。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

  规划提出,将编制年度省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做好排放因子测算和数据质量监测,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在太阳能开发利用方面,将重点在江淮丘陵、皖北等区域,集中建设一批10兆瓦级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在合肥的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有望建设一批新能源发电照明示范项目。

  创建万个低碳生活家庭

  另外,安徽将积极申报国家低碳省区试点,支持3个以上城市申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成50个以上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镇);创建10000个低碳生活家庭,建设500个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实施1000个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规划》也给出了明确的行业转型方向,比如在工业领域,到2015年,通过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重点实现电机、工业锅炉(窑炉、加热炉)能效提升。

  新闻链接

  二氧化碳排放 集中四大领域

  据统计,安徽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能源、建材、钢铁和农业四大领域,约占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能源、建材、钢铁和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25%、25%、10%和20%。2007年,安徽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04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46吨二氧化碳当量/人。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保形势,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安徽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到“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0%以上,森林覆盖率和总蓄积量分别达到35%和2.5亿立方米。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