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区农贸市场八年"蒸发"近半 菜价总体走高

2013年12月05日 13:07   来源:河南商报   

河南商报记者 赵卓/摄

    2005年,郑州市三环内的农贸市场约有150家,现在四环内只有89家

  蔬菜最后一公里的成本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城市化运动中,菜贩生活成本提高,社会保障匮乏,为了养家糊口而只能在零售环节加价。

  相关部门称,农贸市场在“菜篮子”网络体系中应占主流地位。

  但数据显示,八年内,郑州市区农贸市场减少近半。

  讲述1

  凌晨3点拉菜

  每斤得利几毛钱

  昨日凌晨2点多,老婆还在熟睡,老张已经起床了。简单洗漱一下,他就开着面包车去陈寨蔬菜批发市场进货。

  花园路不堵车,3点就到了。路上有不少同行和他共同驱车前行,到了市场门口,车已经进不去。

  老张老家是漯河的,来郑州卖菜有10多年,像这样的生活,他和家人都已经习惯。

  金水区工三街周围有四五个老社区,沿街数十家铺子中,老张的铺子并不显眼。每天,他都要从农贸市场挑选将近60个品种的大众蔬菜,运到不足3平方米的铺子里,早上6点准时开张营业。

  他的账本上记录着当天的蔬菜零售价格:西葫芦2元/斤、黄瓜2.3元/斤……而当天陈寨蔬菜批发市场同类品种的均价为,西葫芦1.6元/斤、黄瓜1.8元/斤……

  老张说,平均算下来,每卖出去一斤菜,能挣三到五毛钱,加上往附近餐馆送的量,一天能赚近500元钱。除去蔬菜损耗、油费、水电费、租金、日常开销等成本,每月能赚七八千元。

  “这可真是辛苦钱。”他笑笑说。

  老张坦言,从市场批发到摊位零售,这中间的差价有选择性地定得高一些,“但这不是随便加的,现在菜价都透明,而且卖菜的比较多,所以一斤菜只能挣几毛钱。”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3.5%,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不得不说,老张卖菜挣的钱,得用来应付物价不断上涨的压力。

  讲述2

  因拆迁,两年换了三个地方

  靠卖菜挣钱谋生,不仅要考虑社会生活成本,还要承担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

  昨日下午,果蔬超市吴老板致电本报记者,寻求平价蔬菜超市的加盟信息。被问及原因时,他连连叹息,现在郑州到处都在拆迁,房租也高,想找一个稳定的场地稳定地赚钱。

  吴老板是许昌人,两年前来郑州开果蔬超市,第一次开在了陇海路,店面大约200平方米,月租金3万元。

  “后来听说要修高架桥,那肯定影响生意。”吴老板说,不久,他把店开到了金水区押寨村。那里人多,消费市场大,但那里的场地面积都不大,而且比较散,所以他就租了一个40平方米的店。

  可是,没过几个月,押寨村也要拆。吴老板彻底蒙了。

  “搞得我现在都有点害怕了。”吴老板说,通过考察,他不再去那种不稳定的区域开店了。目前,他在黄河路和花园路交叉口附近找了一个地方,大概100平方米,月租金4万多元。

  吴老板说,这个地方各种成本都非常高,如果不享受补贴政策,生意还真不好做。

  数字

  蔬菜供应主力八年内消失近半

  蔬菜最后一公里的成本,不仅与蔬菜进货成本和利润有关,有关人士还提到了链条的中上游。

  “城市有三级‘菜篮子’网络体系,且作用不同,基地批发市场致力于大宗集散,市区农贸市场为主流消费场地,社区便利店起补充作用。”郑州市市场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这样阐述。

  目前,郑州城区蔬菜供应主要来自陈寨、新高寨、岗刘等二级市场,也有部分来自万邦、毛庄等一级批发市场。也就是说,很多城区周边的产地蔬菜进入二级市场,城区商户再去进货。

  “批发市场太远,所以,蔬菜最后一公里现象指的是,从农贸市场到普通蔬菜店,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郑州市商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道。

  一般情况下,买菜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农贸市场更接近新鲜、安全、价格低、便利标准,并且品种齐全,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

  但是,记者了解到,在市区人口集聚的同时,菜市场数量却在逐渐减少,如小李庄村以前有三四个菜市场,建成小区后,菜市场便消失了。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2005年,郑州市三环以内的农贸市场约有150家,到现在,四环内只有89家,并且数量还在继续减少。

  去年,郑东新区一家农贸市场拆除,导致附近市民买菜难,部分商户在原地集聚,形成马路市场……

  随着郑州市区城中村改造推进,更多集市或者沿街菜店将消失,菜贩又要去哪里进货呢?

  昨日下午5点,郑州二七区康复路市场非常热闹。

  离市场门口最近的菜摊摊主,是一对来自周口淮阳的中年夫妇,他们在这儿做生意已经13年了。

  从京广路高寨市场进货,一斤菜挣一两毛钱,“这儿的菜价并不高,也就反季节菜贵点。”

  但提起城市改造,他们很肯定地说,市场所在的地方,逃脱不了改造的命运,因为见到的同行遭遇拆迁的多了,“我们还好,没经历过市场拆迁。”

  “市场拆了,没有别的地方去,孩子也大了,我们只能回家。要不,谁会管你?”他们说。

  分析

  城区很多农贸市场由私人经营公益性弱

  昨日,在大学路集贸市场,一商贩的菜摊摆了10米长。她告诉记者,由于这里开业时间不长,自己每月只交200元摊位费,而一些有名气的市场,每月摊位费2000元都很正常。

  郑州市一位熟悉农贸市场业务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郑州城区很多农贸市场由私人经营,公益性太弱,“以营利为目的,房租、摊位费高。”

  他注意到,成都有一种做法,即由国资公司成立大型农产品配送集团,建立益民集市和微型菜市,综合解决农贸市场和菜店布局及配送。

  他说,如果由国资企业收购一些菜市场,只收取相当于经营成本的租金或摊位费,或许菜价能够降下来,“如果郑州城区每2平方公里有一家这样的农贸市场,估计平抑菜价效果会很好。”

  这位负责人举例分析称,郑州纬四路农贸市场很典型,覆盖面很大,但如果枣庄、司家庄等城中村消失,再加上旧城改造,那么,买菜对于周边居民来说,难度会加大。

  末了,他慨叹:“卖房子赚钱,谁愿意去建菜市场?”

  相关新闻

  7月份以来蔬菜价格持续走高

  除天气原因,菜园面积缩减、

  种植结构不合理也推涨菜价

  市内菜田

  十年减少一半

  河南商报讯(记者王艳艳)今年7月份以来,郑州蔬菜价格总体呈震荡上扬态势。据商务局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显示:纳入监测范围的18种蔬菜,上周(11月22日-29日)批发均价为3.94元/公斤,较7月5日均价2.46元/公斤上涨60.2%。

  这主要是因为蔬菜价格受季节和天气因素影响较大。

  另一原因是,种植面积缩减,蔬菜自给率低。随着郑州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近郊常年菜田锐减。

  截至2012年底,郑州市常年菜田面积只有31.9万亩,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其中,市内六区常年菜田面积由2000年的20万亩减少到2010年的9.4万亩,减少53.2%。

  2012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26.2万亩,总产量283.8万吨。2012年全市人口约886万人,按280万吨计算,人均日蔬菜占有量1.73斤。而按照全国人均日蔬菜占有量2.52斤计算,我市蔬菜自给率仅为68.7%。

  另外,郑州蔬菜种植品种结构不合理,大路菜多、精细菜少。据统计,2012年消费量较大的黄瓜、番茄等瓜类、茄果类蔬菜种植面积只有20万亩,仅占全年播种面积的16.7%,远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还有化肥价格上涨、油价持续攀升、人工成本增加等也直接导致种植成本上升。此外,销售环节较多也抬高了菜价。

  预计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蔬菜产量下降,蔬菜价格还将呈上涨趋势。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