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牌新政将于明年正式实行,全年统一警示价72600元。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价格调控,成为上海实行私车额度拍卖以来最大的政策变化之一。为何实行这一新政策,统一警示价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沪牌新政为何一年三变
今年以来,沪牌价格到了不得不调控的处境。年初价格疯狂上涨,每月突破一个万元关口,市场普遍心态是如果政府不出手干预,很快就会突破10万元。
今年4月首次设置警示价之前,管理部门也尝试了多种调控多段。比如3月出台以“二手车额度转让价格不得高于最近一次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均价”为主的“沪四条”。这些措施打击了投机炒作,但无法改变已经失衡的市场心态,难阻沪牌涨势。
首次警示价作用立竿见影。管理部门负责人坦言,之前各种办法都试过,“旁敲侧击”的办法证明起不了作用,只能用警示价限制上涨空间。连续6个月设置警示价后,又改为警示价触发机制。10月尝试不设警示价,结果沪牌价格再度大幅上涨,触发11月和12月警示价回归。
事实证明,触发式的警示价还是难阻价格水涨船高。明年实行全年统一的警示价,可以最直接地稳住沪牌价格走势;同时在全年10万张沪牌总量控制的大前提下,警示价能够降低市民在车牌上支出成本。
统一警示价是否等同“摇号”
新政发布后,有人提出,是不是明年就是支付7万多元,参加一次“上海版的摇号”?
对私人投标者而言,沪牌拍卖理论上还是底价100元的竞价拍卖。设置警示价后,目前基本已是从警示价起拍,投标者第一次出价一般就达到警示价的“天花板”,接下来还有两次受限制的出价机会。从流程上看,虽有种种限制,但这仍然是需要竞价的拍卖,而不是纯粹碰运气的摇号。
由于摇号不需要任何成本,使得参与队伍庞大,中签率极低。沪牌拍卖全年统一警示价,其实已经让价格杠杆发挥了作用:不接受7万多元价格的人不会来参加。这样就使得每月有限投放的沪牌,能比较有效地分配给需要的人,市场配置还是在发挥作用。虽然设置警示价后中标难度增加,但其难度不能与摇号相提并论。
如何避免代拍“副作用”
沪牌拍卖设置警示价,也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其中最明显的是造成代拍市场火热。沪牌代拍并不是警示价新政后的新鲜事物。多年来的拍卖中,福州路国拍大厦门口的代拍中介从未消失,市场默认的代拍费很长一段时间内是600元—900元。
警示价出台后,客观上增加了中标难度,代拍机构便坐地起价。上月拍卖中,许多代拍中介将服务费涨到2000元以上,不少心急的车主花三五千元委托代拍“一击必中”。
业内人士认为,代拍红火和警示价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必然结果。目前代拍市场已是卖方市场,面对代拍开出的“天价中介费”,投标者处于弱势地位。代拍带来的不公平其实未必不能避免。业内人士建议,管理部门可以采用多种措施,比如可以将标书号绑定个人手机号,修改价格阶段需要输入的验证码实时发到投标者手机上。这样一来即使不能阻止代拍,也能让代拍操作比投标者自己操作更加复杂,从而让代拍失去市场。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