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十二五”节能减碳约束性指标最高的省份,广东继2012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之后,2013年初步预计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53%,“十二五”前三年累计下降14.7%,超额完成进度目标。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说,广东绿色低碳发展取得超预期成果,得益于政府系列措施和市场化机制的“组合拳”作用。
创新机制
以碳排放权交易激发绿色低碳发展动力
2012年9月,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激发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
按照要求,国家下达广东省的“十二五”节能减碳任务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5%,两项指标均为全国最高。而此前广东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和40%,下降空间十分有限,任务相当艰巨。
长期以来,通过行政主导、问责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减排形势仍然严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说,加快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创新体制机制,高效率、低成本完成节能减碳约束性指标的现实选择。
广东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旨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完成节能减碳约束性指标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它一是坚持相对减排,合理设定碳排放总量减排目标,预留增量配额;二是以节能减碳任务繁重的行业为重点,首批将电力、水泥、石化、钢铁行业的重点企业纳入管理;三是逐步确立碳排放权配额的稀缺性地位,配额实行部分免费和部分有偿发放;四是允许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交易,探索碳排放权交易的金融服务功能。
转型升级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
2008年以来,广东从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调结构、促转型、强创新的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高端生产服务业支撑。广东省以“三个一百”工程(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00个重大项目和100个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如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把行业龙头项目及央企、知名民企和世界500强招商中落实的项目列入现代服务业百强项目等。
目前,广东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和高级化趋势明显,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发展加快。如佛山一汽大众30万辆轿车项目、长安标致雪铁龙20万辆整车项目建成投产;南车CRH6型城际动车组正式下线;湛江钢铁基地、中科广东炼化一体化、中委合资炼油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正在推进;深圳下一代互联网、惠州云计算智能终端等2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获批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等。
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扭住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牛鼻子”。预计2013年,广东服务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落后生产力进一步淘汰。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7.8%;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8%和24%。
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广东省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平台,建立技术支撑体系。2011-2012年,省财政投入10亿元,重点支持14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在此基础上,2013年核心技术攻关有望获得发明专利500件,实现新增产值1000亿元。
市场引导
企业主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按照《广东省“十二五”后半期节能行动计划》,到2015年,纳入国家节能低碳行动万企名单的807家工业企业要实现1454万吨标准煤节能量。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广东企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不仅是国家从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12月16日,广东举行了首次碳排放权配额有偿拍卖,企业踊跃参加;19日,广东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上线交易,交易活跃度好于预期。目前,参与广东碳排放权交易的首批200多家企业,对交易的态度已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对碳排放权配额的认识已从单纯的任务指标转向将此作为一种可经营资产。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认为,在传统节能减排工作机制效用发挥到极致时,需要新的突破,未来主要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经济手段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