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探索公立医院顶尖医生多点执业 收入与用药脱钩

2013年12月27日 14:47   来源:新华网   

  ■名词解释:多点执业

  多点执业一直被视作盘活医疗资源、激发医疗体系活力的关键,也是国际趋势。

  公立医院为了能够吸引或留住优秀医学人才,并非简单地把人才圈起来,而是想办法为其合理流动主动创新工作模式,与专家约定好在本机构外执业的有限工作时间和范畴,使其既能保证绝大部分时间在公立医院工作,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基本医疗为前提,也能合理合法地利用少量时间,在其他医疗机构完成执业活动,同时,还能获得高于公立医院支付的经济回报。

  上海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到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设置的医疗机构开展医师多点执业。

  瑞金医院的血液科、仁济医院的消化内科、市九院的口腔科、儿中心的儿内科……昨天,上海医疗改革催生的第一家国际综合性非公立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与8家上海三甲医院签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而沪上这些顶尖医院的最顶尖科室将在这里汇集。更让人瞩目的是,明年3月,这些医院的明星专家会带领他们的团队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开展多点执业,顶尖专家组团多点执业在上海尚属首次。根据最新规划,未来,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打造成一家“超级医院”,逐步网罗上海最顶尖医院顶尖科室,顶尖精英专家。

  多点执业医生或占到一半

  在昨天的签约名录上,记者看到,首批合作的都是各家医院最优势的专科:瑞金医院的血液肿瘤科、心内科、心脏外科;仁济医院的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泌尿外科;新华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皮肤科、眼科;市第九人民医院的整形外科、口腔科;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眼科、妇产科;儿童医学中心的儿内科;胸科医院的胸外科、呼吸内科;长征医院骨科。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还将与这8家医院建立固定的绿色通道,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入住国际医学中心后,可由多个医院的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前来国际医学中心为患者会诊。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张澄宇表示,明年3月份国际医学中心将投入试运行,医院计划聘用本职医生50余名,这可能与前来多点执业的医生团队人数相当,这意味着多点执业的医生可能会占到专家团队的一半。

  医生收入将与用药脱钩

  事实上,公立医院的在职医生对多点执业跃跃欲试,目前最大的难点是医生多点执业需得到第一执业医疗机构批准,即使医生自己愿意,但医院不愿意,多点执业仍然开展不起来。

  张澄宇院长乐观地展望,在签约之后,国际医学中心会和签约医院商定好多点执业的专家和工作时间,目前来看,国际医学中心正式开业后,主要还是利用专家的业余时间来多点执业,最大限度减少对他们本职医院工作的影响。从有组织的多点执业入手,探索出一条有序、有效的医师多点执业之路。

  据介绍,在“以技养医”的管理模式下,多点执业专家的收入将与诊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相关,而与患者用药以及检查没有关系,在制度上避免过度医疗的发生。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最终的人员薪酬将超过医院全部支出的50%,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普遍水平。

  好的专家都去多点执业了,以后公立医院的专家门诊岂不是更难挂?针对这个问题,医疗界人士认为,解决挂号难,最根本之策是改变目前的就医模式,引导患者往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而不是将这些大的专家“圈”在三甲医院里。

  将打造人才的“联合国”

  除了和交大医学院附属各重点医院合作外,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还将和更多的医疗机构合作。“我们将始终对国内外优秀的医学人才开放,这里将会是一个优秀医学人才的‘联合国’。”据张澄宇院长介绍,目前医院组建的护理团队就由来自于国内外的优秀护士组成,有的护理人员之前是三甲医院的护士长,有的则持有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护理执照。“他们提供的都是各国最宝贵的护理经验,以后我们所有的医疗团队都会由来自各地、乃至各国的优秀医疗人才组成,从而为来自不同国度、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提供顶尖、周到的医疗服务。”

  最终,多点执业的医生完全可能远远超过本院医生,使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成为真正的专家执业平台。国际医学中心则将向新加坡医院一样,签约医生较少,主要是配备麻醉、影像、检验、病理、药剂等辅助人员。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