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遗留多个烂尾及遗留项目 人大代表:新官不管旧事

2014年01月03日 08:05   来源:南方网   

  新区“旧账”

  因与旧区交接不畅或政策变更,深圳新区多个烂尾及遗留项目未得到处理

  自2007年5月起,作为行政、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上的试点,深圳陆续从宝安、龙岗两个原特区外大区,划出光明、坪山、龙华、大鹏等4个新区。

  经过数年磨合,新区逐渐显示其相应效力,推进了所在区域一些新项目及老问题的开展和解决。而另一方面,由于交接不畅或政策变更的原因,一些由原宝安和龙岗区推进的工程,却中断了进程甚至长期烂尾在原地———因为未完成相关移交手续,光明新区华夏二路开建近10年没有路灯;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观澜古墟原计划改造成文化旅游观光区,如今项目停滞空置多年……南都记者为此探访几大新区,力图梳理这些“新区旧账”。    

    光明新区

  7年未完成手续移交 高新园区多路段一摸黑

  光明新区华夏二路长约2公里,是光明高新产业园区与外界联通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木墩居民小组与东周居民小组及东周小学的最主要干道,但该路开建近10年来,至今没有路灯,每到晚上漆黑一片,与南段灯火通明的华夏路形成鲜明对比。该路段夜间抢劫事件时有发生。东周社区居委会称,华夏二路属于光明高新园区路网,人大代表曾多次向光明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反映此事。

  无独有偶,部分居民反映,高新产业园区内还有多条道路装好了路灯却长年不亮。去年11月有媒体报道,光明高新产业园区约3公里长的马路路灯近一年没亮过,工人每晚要摸黑回到公明塘家社区的住处。南都记者近日回访发现,该路段至今仍未亮灯。有公司员工介绍,5号路的路灯几年前安装后曾有亮灯,但不久因故失明,至今没有修复。一到晚上,与5号路平行的邦凯二路也是一片漆黑。从塘家社区到高新产业园区上班,需要穿越龙大高速桥底,三个通道路灯均不亮。因为无路灯或路灯不亮,部分路段曾发生过抢劫事件。

  光明新区高新产业园区办公室的彭主任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些路灯是由当初的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建设,但光明新区成立后一直未完成相关移交手续,可能需要各方开会协调才能解决。

  据了解,该片区道路从2004年6月起由原宝安区高新办负责开工建设,2007年5月光明新区成立后,市政道路相继进行验收和移交。至2009年初,原道路由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接管,该局曾多次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反映该类问题,但由于体制不顺畅导致一时无法明确投资事权及建设模式等事项,因此路灯安装工程拖延至今。

  大鹏新区

  涉嫌违规加建被令停工 泰源产业园烂尾3年

  位于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的泰源生态创意产业园,三年前还属龙岗区时因涉嫌违规加建被责令停工,此后一直烂尾,至今仍未被处理。

  这片烂尾的建筑物如今显得格外萧条,入口处的铭牌已经被摘去,但依然可以看到“泰源生态创意产业园”几个字遗留下的印记。园内空无一人,几幢建筑物的结构已经成形,偶见一些钢筋裸露在外面,几个还未拆除的脚手架锈迹斑斑。

  2011年初,泰源产业园因为涉嫌违规加建被责令停工,时任龙岗区委书记蒋尊玉曾作出批示,责成龙岗区纪委深入调查。经龙岗区纪委核查,暂时只认定该工程超高超面积属实,且开发商反复更改用途。区纪委认为,大鹏查违办发现不及时、对该涉嫌违建工程处置不及时,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玩忽职守的情况。时任大鹏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耀曾为此公开向社会道歉。

  2011年12月30日,大鹏新区挂牌成立,泰源产业园的处理权从转移至大鹏管委会及其下辖的各职能部门和派出机构,大鹏新区综合办曾牵头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前一度传言泰源产业园会被没收作为保障房,但随即被大鹏官方否认。

  据媒体2013年7月报道,大鹏新区管委会和土地监察部门组成的小组再次对该项目进行调查,认定该工程是违法建筑,对违建和超建面积的前期取证工作基本完成,规划土地监察大队会根据法律适用情况梳理处理意见。

  但时隔大半年,大鹏新区对泰源产业园如何处理?大鹏新区规划土地监察大队近日称,目前该工程被严密监控,有专人负责蹲守,建设施工人员已撤离,整体工程处于停工闲置和可控状态。经调查确认该项目存在超面积建设、改变规划用途等违法事实,同时存在欠薪、欠工程款、社区股民利益保障等多项问题,因建筑物体量大,目前这些问题及工程造价核算、工程质量鉴定等专业鉴定工作仍在推进。

  龙华新区

  规划思路有变观澜古墟一朝变空城

  位于龙华新区新澜社区的观澜古墟,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曾是原宝安、惠阳、粤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当时素有“小香港”之称。其内建筑楼群主要建于清代中后期及民国时期,如今这些青砖白瓦已逐渐褪色的旧房子,仍是深圳保存较为完整、具浓郁客家风情特色的旧街区。

  观澜古墟的东门街及卖布街区域,由于古建筑较为集中,在2006年被围做文物区保护。据观澜办事处文体中心透露,当年宝安区原计划将此处统一规划改造升级,打造成“岭南清明上河图”式的文化旅游观光区。为此宝安区做出规划方案并划拨了经费,于2006年将该区域内居民全部迁移,此后还进行了碉楼“红楼”的平移工程。

  2011年底龙华新区成立,该项目随即停滞下来。观澜古墟由此一直空置,被腾挪一空的老房屋日渐变得破旧,如今现场轻易可见断臂瓦砾,随处还贴有“禁止大小便”的标牌,原因是经常有路人将此作为“方便”之处。龙华新区文产办称,这种状况存在的时间“不下于5年”。

  至于为何空置,龙华新区及观澜办事处文体部门介绍,是由于龙华新区成立后“思路有变”所致。根据龙华新区对观澜古墟的再考察,认为此处主要还是应以“保留原貌”为主。但另一方面,观澜文体中心则表示由于目前人员有限,难以对空置的观澜古墟实行面面俱到的保护。龙华新区文产办则表示,其本身也希望观澜古墟的维护工作能尽快推进。

  而根据龙华新区2013年9月10日与佳兆业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观澜古墟的功能被定位为龙华新区次中心的核心区和观澜商贸生活区。龙华新区城建局称,此项工作由建设部门及规划国土委龙华分局推进。但目前,仍未见观澜古墟有任何改造或维护行动实施。

  人大代表:

  交接不畅、新官不管旧事

  造成公共资源极大浪费

  设立新区,是深圳在行政体制改革上的有益探讨。深圳市人大代表郑学定认为,新区的成立确实理顺了不少问题,推动许多工程顺利进行。但另一方面,由于新旧区政府工作衔接的原因,出现一些工作交接不畅、导致项目滞后的情况也很有可能。人大代表杨剑昌表示,类似问题很常见,最近他们还去看过大鹏新区的保障房项目,就是此方面的典型代表。

  之所以出现如此状况,杨剑昌认为一方面是新旧两区相互扯皮推诿的交接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新区又有新思路的政策“相互打架”问题。但无论哪种情形,都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名人大代表杨勤也认为,所谓“新官不理旧事”,前一届政府的事情做到一半,结果行政体制变革了或改换领导了,以前做的事情算半荒废了,说到底是个执政理念和行政体制的问题,是常态而非单个项目。

  对于类似情况,杨勤认为是与打造“诚信政府”、“法制政府”的理念背道而驰,前政府做过规划也曾告之于民,但换了政府项目就停滞或更改思路,这本身就是失信于民。他建议每届政府执政更加科学化,应该只做自己期限和财政力量内能做完的事情,不能事情做到一半留给后面的人买单,否则容易出现“前面走了,后面不管”的状况。

  杨剑昌则表示,不管是新区还是旧区,都属于深圳市政府范围内管辖。一些项目可去深圳市发改委或规划国土委查看,如以前曾经通过则应该按照原有计划尽快推进。对于今后一些较大项目,应该从全市角度出发,各区呈报统一规划,不仅仅区里定了算,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区级层面的交接不畅问题。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