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推出医改、慈善、保险“三合一再救助”

2014年01月05日 10:39   来源:文汇报   

  在地区发展差距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保制度不统一、城市人口承载力有限的情况下,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不易。如何保证均衡投入?

  上海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制,重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只有进一步优化城乡结构、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进一步全面统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改革和发展,才能为群众最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各领域提供更均等、更满意的服务。

  从6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浦东、嘉定、金山在医疗、文化等服务上的新举措,介绍上海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上的积极探索。

  金山区金山卫镇张桥村的低保户陆云芳阿姨最近气色好多了。每周两次的透析治疗让她的尿毒症得到了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原本“倾家荡产也不一定看得起病”的顾虑打消了。该区去年4月起试点推行的“农村困难人群基本医疗再救助项目”,将医改、慈善、保险“三合一”,能保障像陆云芳这样的农村困难人群看病少花钱。

  陆阿姨去年4月份以来已报销的43069.92元医疗费用中,除了农村合作医疗规定可报的32279.20元,自付部分民政救助报了4792.90元,保险公司理赔了5965.72元,其中后两笔1万多元属于“再救助”,原来是不能报销的。这1万多元,对一个城市白领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陆阿姨这样的农村低保户来说,可是救了大急。前年12月被诊断出尿毒症后,她一度最担心的就是:原来的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可报销大部分医疗费,但并不能全报,而长期透析治疗的费用会不会成为“无底洞”,让她无法承担。

  谈起“困难人群三合一再救助”项目,金山区卫生计生委主任鲁桂根颇为自豪:“这个在全市首创的再救助项目,最关键的是解决了农村困难人群基本医疗‘最后一公里’的救助难题。如今,只要是民政部门确认的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我们就能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

  据了解,该项目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以实施“家庭医生首诊负责制服务”为基础,以慈善等基金组织联合募捐为筹资方式,以保险公司市场监督为第三方监管,形成政府、保险机构和社会共同分担困难人群疾病风险的机制。具体设计是:受益人群经社区“家庭医生”首诊后,根据实际情况,在区内进行双向转诊,医疗费用自付部分由保险公司赔付。其中,受益人群在区内新农合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支出的门急诊、住院及门诊大病的可报费用,扣除新农合待遇支付和民政医疗救助金后的自费部分,在保险金额内可得到保险公司100%赔付;若在区内二、三级医疗机构门急诊,保险公司按照剩余金额的50%赔付。每一保险年度,门急诊保险金额为5000元/人,住院及门诊大病保险金额为8万元/人。

  鲁桂根介绍,这个项目最大的创新是在全市首次尝试利用慈善资金为困难人群投保医疗商业保险。在农村地区,最需要慈善救助的往往就是得了大病的低收入人群,慈善资金直接参与医疗保险救助,增强了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引入并依靠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技术,更有助于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形成政府、保险机构和社会共同分担疾病风险的机制。投保的保险公司依托金山区新农合信息平台,以受益人群就诊后的电子数据作为理赔依据,理赔款以转账形式划入受益人指定的银行账号。同时,这个改革也有力推进了社区“家庭医生制”的规范服务流程。

  “三合一再救助”项目实施的第一个月,金山区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困难人群就诊人次与上月相比增长9.33%,自付费用则下降82.91%,其中住院、门诊大病自付费用下降100%。而规范合理的制度设计,让发票总额下降3.79%。到去年10月底,该项目就诊人次达33543人次,新农合与民政救助1058.56万元,保险理赔244.38万元。区内近5万名低收入困难农民,基本实现了大病不用愁。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