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听着蛙鸣、闻着稻香、亩产超吨粮。”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江苏,2013年继续保持粮食“自给有余”:粮食总产达684.6亿斤,8000万江苏人饭碗装满“江苏粮”。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3.2%,居全国第一;水稻单产达565.6公斤,连续多年居全国主产省之首。
1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到徐州调研“三农”工作,鼓励各地“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守住耕地红线,保住粮食生产面积”,这是经济大省江苏的农业坚守。近年来,江苏省耕地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水平,位居全国第十,其中,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四成以上,旱涝保收田占耕地面积七成以上,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五。
农业现代化,基础是科技,重点是“良种+良法”。江苏的超级稻品种多达16个,占全国的15.8%,水稻育种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背后,是政策和人才的有力支撑。江苏每年在农业科研自主创新上的单项投入达两亿多元。全省仅农科院系统就有30多家粮食育种机构、科研队伍近2000人。
做好农技推广,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江苏每年公布“品种、技术、配方肥和农药”主推名录,明确农技主推方向和任务。2013年,江苏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450多万亩,覆盖率达72%。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
得益于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江苏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供需平衡、口粮自给’,是江苏粮食生产的底线。”江苏省政府负责同志表示,今后江苏将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50万亩,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