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29张欠条,赊了5.3万元酒菜钱,20年没有兑现。曾在安徽省利辛县程家集镇开饭店的孙玉芳碰上了这样的一名“老赖”,其身份竟是程家集镇政府。对于不还账的原因,孙玉芳说,要不就是签字的领导说没钱,要不就是后任领导不愿接前任“摊子”或干脆说没钱。
该镇政府近日作出回应称,目前正在处理此事,还坦白清理出“老债”300多万元,其中包含招待费25.3万元,需要用县里的化债资金和镇财政经费解决。但镇政府每月办公经费仅约2万元。
镇政府打29张欠条吃喝
上世纪90年代,孙玉芳在程家集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因为与镇政府是对门,不少公务人员成了饭店的常客。
“计生办的人经常来这里吃饭,把这里当自己家的饭店一样。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还自己下厨。”孙玉芳回忆说。
人气高,生意旺,搁一般饭店老板身上肯定是件喜事。但孙玉芳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人吃饭不给钱,都是在单据上签字,算作欠条。
孙玉芳告诉记者,在1992年到2001年期间,政府人员给她打了约8 万元的欠条,只兑现过4笔钱,共约2万多元。目前她手上还有29张欠条,累积起来有5万多元。这些欠条有计生办领导、镇长和书记签过字,盖有镇政府公章,主要用于吃饭和烟酒。
自动打“五折”仍未还钱
从1992年起,孙玉芳开始跑镇政府报账,却几乎都是空手而归。“跑了少说也有百来趟,期间连领导都换过五次。每次去找镇长、书记都是让我等,等到年底给我。但等我再去,又找不到人了。”孙玉芳说。
在这期间,孙玉芳的家遭遇了一次变故:丈夫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疾病。因为急需用钱治病,孙玉芳找到镇政府要求还账,并反映了家里的情况,但还是没有人搭理她。
“后来的领导说是前任欠的钱,他们刚上任,财政紧张,没钱给。”孙玉芳说。无奈之下,她只能借钱四处举债。后因带着丈夫奔波治病,欠的钱又追讨不回来,她的饭店在2005年垮掉了。
“在这之后,我丈夫曾跑去镇政府要钱,高兴地拿了一张条回来说,马上就有钱了。”孙玉芳说,自己还激动了一下,但仔细一看发现,镇政府打条承诺只还3万多元,给总欠款数额打了“五折”。
2009年,孙玉芳的丈夫因病去世。这笔缩了水的欠款至今仍未有下文。
清出历史旧账300多万元
此时经当地媒体报道后,事情出现了转机。1月8日,程家集镇党委、政府对此事作出情况说明,称该欠款是自1990年开始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已经逐步消化。目前尚欠孙玉芳6.2万元,其中镇政府欠5.3万元。由于当时财政很紧张,解决不彻底。近几年内孙玉芳没有到镇反映沟通此事,这届镇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对以前欠孙玉芳老帐均不知情。1月7日下午,程家集镇主要负责人主动与孙玉芳取得联系,商量解决欠款事宜。
“镇里说压力大,让我对媒体谎称欠账已经还了。”孙玉芳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让我对镇里的诚意又没了底。
在程家集镇这份情况说明还坦白了该镇欠下的“老债”:截止目前尚有老欠款314.5万元,包括道路等公共设施工程款、植树造林苗木款、办公设施购置款等,其中招待费25.3万元,本届镇政府没有新的债务发生。程家集镇称一直坚持用县化债资金筹一部分,镇财政配套一部分,逐年化解老欠款。
“镇政府每月的办公经费估计在两万元左右,要一点一点挤钱。”利辛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老债”数额高,消化起来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后任不还债多怕影响政绩
政府打“白条”的事情并不稀奇。若是碰上签字的领导变更,一些欠债很容易变成滚圆的“皮球”,被踢来踢去。前任领导不在其位,不管其事,新上任领导刚接手就要“善后”,自然不乐意。
“领导换届不会影响债权债务关系。”安徽省律协行政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有勇说,领导打欠条代表的是政府,政府需要承担责任,所以债务债务关系的成立与领导是谁无关。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政府追讨欠款,但因为一来时间长、成本高,二来怕得罪“官老爷”,在当地不好发展,很少有人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
陈有勇告诉记者,政府的消费支出有严格规定约束,一些部门有没有自觉遵守就存在很大“水分”。
“‘官赖’的产生是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是由于基层政府对公款消费的管理不严;二是由于财务开支不够透明、公开,缺乏外界监督;再来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以为政府作‘后台’,手握公权力,就可以赖账赖得有恃无恐。”安徽省行政学院教授昂永生表示,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受政绩观影响,现任领导不愿意拿钱解决历史遗留欠款,怕没钱搞建设,影响到自己的政绩考核。
昂永生说,随着中央到地方对公款消费、财政支出的严控严管,打“白条”的现象如今已经少了很多。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陈年旧账问题,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下力气进行摸底,采取相应措施清理,并对违规违纪消费人员进行严厉问责,勿让应以身作则的政府变成“官赖”,透支群众的信任。记者李光明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