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首次举行外国专家建言献策座谈会侧记

2014年01月10日 09:56   来源:安徽日报   

  1月9日,合肥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美国、德国、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20多位外国专家共聚一堂,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这是我省首次组织外国专家座谈。

  “在安徽呆得久了,这里就像我的‘第二故乡’。”来自美国的企业高级管理专家乔沃思第一个发言。乔沃思自2008年以来,先后20多次来到中国寻求合作伙伴,最终选择落户安徽,担任安徽江淮纳威司达柴油发动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的持续努力和帮助下,我省引进“洁净发动机”排放技术,有效解决了轻卡、中卡和重卡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升级问题。荣获第十三届“黄山友谊奖”,乔沃思十分高兴,他特别感谢安徽为他从事的事业提供的支持。

  与乔沃思类似,在场的20多位专家都与安徽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或多次来皖指导,或长期在皖工作,有的则干脆选择把家安在了这里。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安徽媳妇。 ”目前执教于安师大皖江学院的乌克兰教师塔米拉兴奋地说,与中国丈夫一起来到安徽已经第4年了,在这里生活很愉快。她说:“我热爱中国文化,十分珍惜中国情缘,已与我的中国丈夫达成共识,将家安在皖江学院,愿意为皖江学院培养优秀的俄语人才,为促进中国与乌克兰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作出更大努力。 ”

  “安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让我印象深刻。 ”德国专家乌利·威尼克先后30多次来华指导工作。他建议,“安徽要大力发展特殊领域制造业,比如让安徽成为某种行业的‘卓越中心’和‘领导行业’”。同时他还建议,成立类似“工商业联合会”或“商务俱乐部”这样的平台,方便外国专家、经理人沟通和交流。

  “2013年,我看到合肥出现了长时间的雾霾天气,雾霾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化石燃烧。我认为发电厂作为煤消耗最大环节,应当更加注重提升发电效率,减少大气污染。”对于“第二故乡”的一点一滴,在此居住的洋专家们十分关心,新西兰热动力学博士伊利·亚士尼专门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完全适用于中国,如果实现将显著降低大气污染并提升发电厂工作效率。 ”

  “中国的学校应当重视教室活动和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安徽企业的很多生产设备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但精细化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外国专家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一系列中肯、有见地的建议,流露出对安徽的深厚感情。

  “给我们更多时间,我们一定会给‘第二故乡’带来更多惊喜。 ”德国汽车设计专家沙·汉康最后的发言说出了在场外国专家的共同心声,也赢得全场的热烈掌声。( 聂扬飞)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