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婆婆和她长达近10米的《富春山居图》
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普通家居卧室内,最外侧飘窗处有一个支起的小木桌,桌上搁着笔墨纸砚以及几幅尚未完工的国画,飘窗旁还有一个小小的烤火炉。
这是76岁高龄、家住大渡口区枫丹筱筑小区9栋的李业璐婆婆的画室。她在这个简陋的环境中坚持画国画20余年,临摹、创作国画近千幅。
近日,李婆婆花了一年时间临摹的元代知名画家黄公望名画《富春山居图》出炉。重庆晚报记者看到,这幅临摹作品长达近10米,宽近30厘米,一草一木都很生动。这两天,李婆婆的儿子将这幅画上传到微信微博,引来无数80后、90后点赞。
今年,李婆婆定下了目标:临摹吴道子的名作《八十七神仙图》。
退休内科医生
坚持画国画20年
李婆婆对自己的总结是:我是一枚文艺青年。
年轻时,性格外向的李婆婆有两大爱好:摄影与运动。身为北碚九院内科医生的她工作很忙碌,只要有空,她都会去游泳、爬山、打篮球……
1993年退休后,李婆婆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开始接触到了国画。回想起第一次上国画课,李婆婆记忆犹新:“大家都带着笔墨纸砚去的,只有我带了支笔和笔记本。老师一来就直接教画,我就囧了……”
很快,李婆婆越画越着迷。她说她进步飞速靠三个诀窍:一是要脸皮够厚,每节课都会带着作品请老师提意见;二是回家认真练习,看看教育频道书画讲座,买回大量书籍———必须对书法、历史、文学都要有一定涉猎,才能对画的意境有更高的认知。三是一天必须要画一幅画,如果有事耽搁,第二天必须补上,并请在重钢工作、爱好乐器与写诗的老伴当监督员。
2000年,62岁的李婆婆在坐公交车时意外摔倒,一侧大腿摔成股骨颈粉碎性骨折,她不得不离开老年大学。这些年,画画让她找到了一个排泄负面情绪的通道。“一拿起画笔,我就感觉什么都忘了,那种专注让我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冷静下来了。”
2004年,老伴患上了肝癌晚期,医生直接告诉她:三个月后可以准备后事了。但画画让李婆婆很乐观,很快,两个人又恢复了从前的日子:李婆婆画画,老伴点评,并填写上一首包涵画的意境与感悟的词。最后,老伴竟奇迹般地又活了7年。老伴最后几年,李婆婆常在医院进出,随身也会携带着一个小本子,空闲时就画上几笔。
临摹《富春山居图》 技巧处理上有欠缺
现在,李婆婆的画画水平,得到了很多认可。老年大学的同学甚至开始拜她为师,常常拿着画到家里请她点评。李婆婆的部分画作开始在一些市级书画大赛中崭露头角。去年初,她在有不少专业画手参与的由市环保局主办的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
这两年,李婆婆希望自己能临摹出难度更高的作品。一次,作为黄公望铁杆粉丝的李婆婆借到了一本《富春山居图》的影印本,立马就开始行动。临摹《富春山居图》工程浩大,因为这幅长卷画原长近7米,但画的照片被印在书上是一页页的,因此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草图画出来。
李婆婆买来画画册印本(长卷白纸,可折叠),大小尺寸和原画不一样,和缩印本更不一样,因而必须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尺寸比例还原画中的感觉。这需要长时间观察,弄清构图才能动笔。只要有空,她就拿着缩印本反复观察思考。
画草稿花去了李婆婆近半年时间,每天平均长达4小时以上。又经历了近半年正式作画,临摹才最终完成。
毕业于川美的80后市青年画家刘伟认为,作为一名高龄艺术爱好者,李婆婆能够花这么长的时间、精力和心血临摹这幅长卷,在完整传递原作意境及技巧处理上虽有一些欠缺,但其精神已属难能可贵。
记者 李梦真 通讯员 李科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