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爷”:我们打心底里欢迎监督

2014年01月13日 14:45   来源:羊城晚报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接受记者专访

  2014年广东省“两会”召开在即,今年政府会拿出一本怎样的“账本”?7日,在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曾志权办公室的工作台上,羊城晚报记者看到了厚厚一叠新鲜出炉的2014年广东省级120个一级预算单位的“账本”。

  今年这叠部门预算“账本”有700多页,而去年,这样的“账本”是600多页。预算更细化,内容多了,“账本”自然也就更厚。曾志权说:“这些只是一部分,今年的预算我们花了很多工夫,进一步加大了公开和细化的力度,多项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部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提交给人代会审查的政府“账本”一年比一年细化、一年比一年厚……曾志权这位广东“财爷”任上三年多,广东这些财政改革举措一项项推出并领跑全国。

  其实,近年来,在财政体制机制及管理方式方法上,广东先后进行了40多项改革,为全国财政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作为中国财政第一大省(去年广东财政总收入高达近1.7万亿元)的财政部门“掌门人”,接下来,广东财政会有哪些改革新思维?7日,羊城晚报记者与这位广东“财爷”进行了一次对话。

  预算账本亮点多多

  列明三公经费对比数据

  羊城晚报:《决定》中提到,要“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大家都很关心。今年我们这个预算“账本”在这方面有哪些新亮点?

  曾志权:一是进一步细化专项资金编报。首次单独编报《2014年省级公共财政预算专项资金预算表》,这是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在这个预算表中,可以看到社会普遍关注的专项资金项目、金额、所属行业,在主要支出说明中,可以看到对11类、125项主要支出项目、专项资金的介绍情况。仅这些内容,就有二三十页纸。

  二是进一步细化底线民生支出编报。新增《2014年底线民生保障项目省级资金安排情况表》,逐项介绍各底线民生项目的预算安排额度、资金来源及与上年对比情况。

  三是进一步规范支出科目编报。按资金用途将支出分列至具体功能科目,尽可能减少“其他”支出。

  四是增列近三年对比数据,包括“三公”经费、行政经费的对比数据。这是接受一些代表的意见,所以今年列出来了。2013年,省本级行政、参公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实际支出较上年大幅下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下降超过20%。不过,有些科目是新增的,没有以前的年度数据,没有办法对比。

  五是进一步扩大提前下达市县转移支付补助的范围。

  各界监督有利工作

  大量采纳人大代表意见

  羊城晚报:广东在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社会力量从中发挥了对预算监督的积极作用,对此你会不会有压力?

  曾志权: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可以减轻我作为财政厅长的压力,我们打心底里欢迎监督。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力量毕竟有限,一些管理力量达不到的地方,借助内部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这些力量可以达到,这对我们管好用好“钱袋子”非常重要。

  我说实话,对于财政部门来说,各界监督反而有利于我们工作特别是改革的推进。比如,通过部门预算公开,部门预算更加细化,有利于加强财政管理,这就是一种倒逼机制。因此,我们非常欢迎监督、接受监督。去年我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提前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听取了1000多人次的人大代表意见,收集了几百条意见,这些意见绝大部分都被我们采纳。

  粤九成支出已固化

  教育支出一刀切不科学

  羊城晚报:之前人大代表常提到,国家规定教育支出要占GDP的4%而广东未达标。这次《决定》提出,要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这会不会影响今后广东的教育支出?

  曾志权:在特定发展阶段,支出挂钩机制曾经为促进有关领域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容易形成常态性、不能调整的固化支出结构,加大了政府统筹安排财力、集中财力办大事的难度。广东目前省级可支配财力已超过2500亿元,但安排预算时新增可调剂安排使用的仅有200多亿元,超过90%的资金已经固化。

  还有,强调行业挂钩也不科学,以教育支出为例,由于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均衡度不一样、学生量不一样,有些地方即使挂钩钱也不够用,而有的地方挂钩以后钱用不完。“一刀切”不科学。

  实际上,对于教育、民生支出,各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不是挂钩了才重视。重视教育非常必要,应该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但应该结合每年教育工作来安排支出,不应该固化。

  《决定》的要求体现了改进预算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方向,正是解决当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有效举措。我们认为,推进此项工作,关键要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建议中央修订相关立法,全面清理教育、农业、科技领域支出挂钩规定,同时继续把这些领域作为财政保障重点予以优先安排,确保有关事业发展正常投入。

  “睡大觉”的钱并不多

  建项目库探索滚动预算

  羊城晚报:广东省审计厅曾披露,2012年广东省级公共财政预算结转资金高达881亿元,有人说这些资金在“睡大觉”。《决定》提出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搞滚动预算,广东是如何考虑的?

  曾志权:对这个问题,我想吐吐“苦水”。其实,并不是像社会上所说的,这些钱用不出去。出现这种现象有几个原因:

  一是财政管理改革造成的支出结转。随着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入,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管理日益规范和完善,相当部分未达到支付要求的预算项目不能在当年支出,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这些资金都分散在各用款部门结转,现在转为集中在财政部门结转。

  二是我国政府会计采取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通俗地说,就是你当期没支出或支出没有实现就不记账,哪怕你已经安排了计划,资金就这样沉淀。

  三是预算执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现在很多项目,是先定钱,然后再报批、立项,一路下来,时间很长,中间再遇到什么问题,拖得更久。国外这方面较先进的做法是先对项目论证充分了才给钱。

  还有,新增上级转移支付造成支出结转,上级财政通过批复决算下达资金形成预算结转。

  我要解释一下,这800多亿元资金大部分是结转,并不是净结余,净结余才1亿多。

  我们现在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同时还会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裁减、合并、收回、优化一批专项资金等措施,有效压减财政资金结余结转规模。

  《决定》提出的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滚动预算。下一步,我们考虑建项目库,从几个大的支出项目开始,比如交通,先搞一个三年、五年发展规划,允许项目调整,但这些项目必须是项目库里的,每年哪些项目要优先考虑,就在编制预算时从项目库中挑,预算通过了,挑出来的项目马上就可以动工。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压专项扩一般”财权下放

  羊城晚报:《决定》在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时,有一大段内容涉及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由于涉及地方财政“蛋糕”如何分割,成为地方政府和人大代表比较关心的问题。能否介绍一下广东这方面的情况和下一步的改革部署?

  曾志权:近年来广东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去年,我们开展了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工作,并报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压减省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部分属于地方事权且信息复杂程度较高、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有效解决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专项资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争取在2017年底前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支出的比重从2012年的35.7%提高到60%或以上,建立责权明晰、分配合理、管理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方向。下一步,我们初步考虑,今年首先将目前已采取因素法分配、直接补贴给城乡居民个人的民生项目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后再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由基层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资金分配较为零散、省级难以实施直接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逐步清理合并,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范围。

  开展“压专项、扩一般”是贯彻落实全会关于财税体制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在于: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上级政府对地方事权和支出项目的干预,科学划分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词条

  一般性转移支付

  是指上级政府不规定具体用途,旨在促进下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保障重大政策实施的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

  是指为了实现上级政府的特定政策目标,专款专用的转移支付。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